复旦问学讲堂聚焦新科技巡礼

2019年6月1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做客复旦问学讲堂,以“新科技巡礼”为主题,分享对以电子计算、信息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认知与思考。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凌鸿教授主持本次讲堂。

论坛伊始,凌鸿教授分享了他对于论坛主题的见解,即以电子计算、信息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如何影响生活、带来哪些革命性的体验、勾勒出未来世界哪种模样。

主题演讲环节,顾朝曦首先分享了自己对科学技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只有对事物有了科学的认知之后,才能发明相应的技术。科学既不是真理,也不是正确的代名词,科学只是人们探索真理的一条路径。

科学也有它的局限性,不能认为未能被科学进行证明的,不是错的就是假的。随后,他带领听众简单回顾了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史,着重阐述了科技前沿的五个重要领域:宇宙科学、基本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和非线性科学。他鼓励大家在平时学习研究时要多使用数学工具和相关领域的知识,要善于对发现的规律进行量化总结,期待复旦学子们在科学领域里贡献新的度量单位。

接着,他以六个领域为例分享了目前的尖端技术和应用现状,包括纳米材料、现代制造、电子和信息农业、现代交通运输、能源和环保技术。他指出,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科学曾一次又一次地闯入误区,但科学求真的精神,断然纠错的勇气,立即改正的风范,让它在我们心中竖起崇高形象。

数字化时代正悄然而至,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扰,如隐私被窥探、知识被盗窃等。对此,顾朝曦提出,科学是把双刃剑,科学没有国界,它到底能发挥有益还是有害作用,关键看掌握在谁手上和怎么被运用。从事科学的人首先要有敬畏、知感恩。敬畏之心是人性当中良知与善的眼睛,人无敬畏就远离了神圣,靠近了邪恶。作为科研人员,一定要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他以鼠疫在其他地区再度流行和原子弹为例,提醒科研人始终怀有平常心和敬畏心。

   顾朝曦说,科学技术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是“能够”而不是“一定”。他介绍了由两位科学家发起、邀请了世界上150位各个学科科学家担任顾问的工程Living Tomorrow,在客厅、卧室、卫生间、洗衣房、厨房等不同场景配置了方便人类生活的各类高科技设施。他还介绍了利用新技术的新旅游方式,能够实现人类在短暂一生中走遍世界的梦想。人类以后的工作主要就是交流,在品茶、喝咖啡德过程中联络感情、产生思想的碰撞,发现新问题和新创意。他鼓励复旦学子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结交朋友,多学、多用交叉学科的知识。

   在主题演讲的最后,顾朝曦再次强调科技的双刃剑效应。他指出知识的多少与思想的进步并不是一回事:知识可以量化,而思想不可以量化。他认为,人类应当以敬畏为骨架,以慈悲为情怀,有感恩、前辈、善良之内在,见宽容、好学、慈善之肌肤,只有如此,科技才能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问答环节,现场听众分别就“20多岁的年轻人应该看哪些书”、“如何看待机器人的出现使得部分人失业”、“如何更好地配置中国的科研资源,提高科研效率”、“学术机构如何更好地服务上海的精细化管理” 等提问。顾朝曦一一做出了解答。本次问学讲堂历时两个小时,在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复旦问学讲堂是学院的最高层次论坛之一,旨在分享中外知名专家学者的新发现、新成果和新思想。讲堂有效地整合中外学界、产业界、政界的合作资源,以“兴邦立业问道治学”为宗旨,以传播前沿管理思想和理论为己任。

管理教育推广与发展中心

2019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