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瞰•见未来”隆重举行

2019年1月12日下午,2019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瞰•见未来”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举行。

前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光耀,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东方梦工厂首席执行官朱承华,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等嘉宾围绕“瞰•见未来”这一主题分别发表精彩演讲。

新年论坛气氛热烈,不仅吸引了1200余名校友和学生到场参与,更有超过100万人通过第一财经、澎湃、新浪、腾讯、造就和“复旦管院”小程序等不同网络平台在线收看。

陆雄文院长在欢迎致辞中表示,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用40年的时间,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取得成就的原因,也是未来发展的法宝。

2019年,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在新的挑战面前,中国、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都更加需要思想创新,复旦管院将一如既往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带来重要的思想推动力。

作为首席谈判代表,前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在第一线领导并最终成功结束了长达十五年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在以“中美和国际关系展望”为主题的演讲中,他强调,“贸易摩擦”是两国贸易关系中的正常现象,而谈判是达成双方共同诉求的最佳方式。中美两国贸易关系的基本格局,并不会因为“贸易摩擦”而发生改变。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中美双边关系的深化,符合中美双方的国家利益,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有力基石之一。

他提到,经济基础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因,这一基础不会改变。伴随着中国外贸地位的提升,中国致力于不断改善吸引外资条件,加强保护知识产权,把我国从“贸易大国”发展成为“贸易强国”,从而进一步稳固中国在现行国际秩序中的角色,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中美关系。

最后,他提出了处理好中美关系的三个“坚持”,坚持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不会改变的判断,坚持改革开放大方针不变,坚定地认同这些年来形成的对于中国基本国情的判断。

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是中国最早走向国际化的民营企业家之一,也亲身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

在演讲中,他首先回忆了1978年上海的城市生活图景,40年后,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四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是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发展的浪潮,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愈发深厚。中国国内市场的巨大体量,也推动着中国经济体的不断壮大。

他表示,目前,美国重新确立“制造业大国”的发展目标,大力推动对外投资,中国面对这一国际形势的变化,更加需要遵循国际秩序规则,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而民营企业家则要正视自身经验不足的问题,更加实事求是的把企业发展好。

上海地铁的发展,被世界地铁协会称为“世界地铁发展史上的奇迹”。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光耀首先回忆了自己在复旦求学的岁月,并勉励大家敢于梦想,坚持梦想。

随后,在题为“申城地铁:通向都市新生活”的分享中,他介绍到,自1993年开始,城市轨道的高速发展,极大助力了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2018年,上海地铁日均客流已超过1000万人次。

在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规划中,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将是未来地铁发展的技术方向。而从单一交通运输功能,向综合服务的地铁网络转型,将把地铁建设成为出行、居住、工作、消费、娱乐为一体的都市新生态。同时,人文绿色地铁将不断和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紧密结合。上海地铁也将继续探索超大规模地铁网络运营管理模式。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在以“开启智能经济”为题的演讲中首先强调,技术创新的发展是显性的,而思想创新的意义是深远的。数字经济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是消费者创造出来的。而数字经济的未来,更需要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生物学、未来学等思想研究的助力。

他认为,硅基革命开启了智能经济的时代,“数据+算法+算力”构成了智能经济的定义,数字孪生是智能经济运行的基本形态,协同网是智能经济的生产关系,万物智能是智能经济的生产力。由此,零离线、零错配、零缝隙成为了智能经济的三要素。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既已突破202亿人民币,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东方梦工厂首席执行官朱承华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主题分享中表示,在中国全年票房稳居世界第二、电影屏幕稳居世界第一的发展势头下,电影产业拉动国民消费,观影年龄层广泛。

他说,中国的电影市场,头部效应持续加强,优质内容成为市场核心驱动力,中国文化成为了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巨大优势,优秀的中国文化需要更多地被挖掘出来和被传递出去。对接好莱坞顶级创意人、对接世界范围创意开发人才等举措都有助于更好的讲好中国故事。而借助不同渠道和方式,着重体验式零售,都让中国故事被更为广泛的受众了解和喜爱。

敦煌莫高窟开窟至今已有1650多年,1987年申遗成功后,无数的研究者、守护者将毕生心血投注在莫高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上。作为其中有着突出贡献的一员,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表示,她对于“敦煌”的喜爱,有着很深的渊源。

谈到坚守敦煌55年的原因,她分享了敦煌的历史沿革和魅力所在。敦煌是历史文化名城,保存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莫高窟更是其中的翘楚。莫高窟是一部形象生动的佛教史,展现了延续一千年的建筑、雕塑和绘画,呈现了古代中国广阔的生活场景和丝绸之路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保存了大量的稀有的唐代和唐代以前的绘画。

虽然困难重重,敦煌研究院依托于丰富的文物史料和研究者的倾心付出,仍然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讲述了中华文明的兼容并蓄和创新丰富。而坚守大漠、开拓进取的莫高窟精神,激励着四代人守护、传承、普及和弘扬敦煌文化。

“今天我们相会在相辉堂,让现实和理想交相辉映,让智慧和思想相互碰撞。”学院钱世政教授主持了本次新年论坛。他思想睿智、语言精妙,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管理教育推广与发展中心(PDC)

2019年1月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