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商业文明和共同体研究所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2019年6月20日,复旦大学商业文明和共同体研究所成立仪式暨学术讲座举行。商业文明和共同体研究所是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一个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为依托,联合该校中国外交研究中心发起建立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和商业文化研究联盟。现场超过120名中外专家学者和复旦师生校友见证了研究所的成立。

我院院长、商业文明和共同体研究所理事长陆雄文教授,我校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任晓教授,我院特聘教授、商业文明和共同体研究所联席所长鲍勇剑教授,美国国家行政科学院院士、南加州大学索尔普莱斯公共政策学院邓穗欣教授,南京泰融生命科学产业孵化器创始人、南京新工投资集团副总经理王雪根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金融与商业经济系教授、全球EMBA项目学术主任陈百助教授,北京致远互联公司董事长徐石等出席成立仪式。

陆雄文院长首先发表致辞,他指出,“商业文明和共同体研究所”立意在于从宏观社会治理机制的角度反思全球商业策略。商业策略需要反思,它有两个显著的动因。一个是它难以系统回答西方商业策略运用过程中派生的许多负社会外在性的问题。例如环境,贫穷,资源浪费,网络霸权,掠夺性的发展模式。上述的问题不仅没有随着商业的发展而减弱,反而加强。有些问题已经到了再不正视,就威胁人类生存的风险临界点。例如,与掠夺性发展相关的气候变化的问题。另一个显著的动因是中国30年经济发展带来的对西方先行企业先进组织能力的挑战。这种挑战揭示的是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即东方文明和社会治理机制同样可以带来经济的巨大变化。共同体研究所首先关注的学术问题非常直白:不同于西方文明和社会治理机制对商业策略的贡献在哪?我们怎样汇通这两条不同的路线?汇通的路线如何解决负面的社会外在性的问题。从这个学术动机出发,共同体研究所的发展前途无量。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立足于东西方文明交汇下的社会治理机制研究一定可以为新的全球商业策略提供不同寻常的选择。以中美贸易战引发的全球市场和经济变化的现实为背景,中国企业将是这些不同寻常选择首先的受益者,因为我们目前的全球商业策略都必须要再审视。

任晓教授也在致辞时强调,跨学科研究地缘政治经济,为各国企业寻找新的合作模式,这是研究所的一个创新之处。目前,研究所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四国创始教授。未来,研究所希望为发展中国家学者研究全球商业合作策略提供交流的平台。

作为商业文明和共同体研究所的另一位联席所长,鲍勇剑教授描述了研究所未来10年的策略发展图景。从共同体的学术研究开始,从为中国企业对外合作提供思想力量的支持开始,研究所将组织来自发展中国家各个大学的著名学者集中研究共同关注的学术问题。它们包括适应气候变化的商业模式再设计,中国双创的国际比较,地缘政治经济与新全球市场区间,人工智能企业的社会责任等。鲍教授以上海正在推动的垃圾回收为例,说明如何知微见著,见端识末。垃圾回收改变的不仅是卫生状况,还有人们对环境的态度,消费的行为和利用资源的价值观。共同体的思想就是这样由点点滴滴的细节生动展现出来的。上海的实践有全球分享的价值。研究和传播全球各国类似的实践是我们学术活动的一部分。共同体的学术研究最终要为追求共同利益的实践服务。

主题演讲环节,中外著名学者和企业家围绕着“繁荣的共同体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美国国家行政科学院院士、南加州大学索尔普莱斯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邓穗欣做了“规则社会的十项原则”主题演讲,邓院士通过中美两国治理模式的比较,从制度设计的视角为我们带来关于治理结构的全新思考。

南京泰融生命科学产业孵化器创始人、南京新工投资集团副总经理王雪根博士做了“医疗试剂产业孵化的共同体模式”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王雪根博士针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共性技术平台的专业孵化模式”和“基于共性制造平台的产业集聚模式”的解决方案。

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金融与商业经济系教授、全球EMBA项目学术主任陈百助教授就中美贸易史做了“历史轮回—中美百年贸易合作与摩擦”主题演讲,讨论了中美两百多年的贸易交往历史以及贸易形态的变化和未来走向。

北京致远互联公司董事长徐石做了“产业共同体模式:重构万亿存量市场”的主题演讲,针对中国存量经济市场的经营和争夺,颜艳春先生通过产业路由器+X的产业整合模型,从打造巨头黑洞效应的产业共同体角度进行了解读。

据悉,在研究方面,研究所未来将与各国学术先进结为同道,认识全球共存问题的紧迫性,化紧迫的共存问题为动力,通过商业设计,寻找共同发展的道路与方法。在实践方面,研究所将首先为中国企业国际发展与合作提供思想力支持,然后为其它国际企业之间建立全球商业思想共识服务。并通过联合研究报告、访问学者交流、年会、全球思想力教育项目等形式实施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研究,促进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之间交流和合作。

管理教育推广与发展中心

2019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