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振华校友:回馈母校,也是在纪念青春
日期:2015-03-18来源:复旦管院

回馈母校,也是在纪念青春

1992级财务学本科校友陆振华

 

  无论离开校园有多久,对于复旦管院,陆振华校友始终充满了挂念。只要是谈起与管院有关的话题,他似乎都有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感觉,总觉得自己对复旦管院的每一种描述或是解读都不够精准,不足以表达管院在他心中的形象。或许,这就是一个管院校友的赤子之心吧。

 

捐赠是一种精神消费

  与大多数校友一样,陆振华也参与了管院发起的各种捐赠活动。他坚持每年参加一次校园捐赠。对于捐赠,陆振华将其定义为一种“精神消费”。物质消费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同样精神消费也可以让人获得满足感。

  1992年,陆振华考入复旦管院,把青春岁月铭刻在了学院的每个角落。在他看来,复旦是自己母校,毕业后尽自己所能支持管院发展就像孩子长大后孝顺父母一样稀松平常。 “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好多说的,就好像洗脸刷牙一样寻常,无需多言,量力而行即可。”陆振华校友坦言,这不过是选择不同的消费模式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

 

担任导师,“教学相长”

  回馈母校的方式有太多种,除了坚持一年一次的校园捐赠,陆振华还参与了校友导师项目,身体力行为管院和学生们服务。

 

  迄今为止,陆振华已经先后为9位学生担任导师。他奉行“天助自助者”者的理念,只要校友主动抛出问题,他必真诚相对。“我其实不太喜欢把自己定义成一个导师,”陆振华说,“我更愿意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人生阅历的朋友。”他认为“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有机会去经历所有的事情,如果这时候有人愿意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分享给涉世未深的新人们,让他们有一些思考和借鉴,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不仅如此,在陆振华看来,担任导师也是“教学相长”的事:“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导师,我在向学生们分享人生阅历的同时,也在从对方身上获得启发和思考。”而最令陆振华感慨的就是学弟学妹们身上那种“冲劲”:“他们更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更愿意去付诸行动。对于道德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我觉得80后、90后是能够大力推动时代进步的一代人。”担任导师期间,陆振华从80后和90后身上强烈感受到“说出自己想法”的力量,就像他所总结的那样:“你的想法未必正确,但是首先要大胆表达出来才能给大家交流探讨的机会。”

 

一切尽在不言中

  陆振华校友说,管院赋予他去领会自由与包容的真谛。他是一个凡事喜欢独立思考、精神世界非常独立的人,这与复旦自由的精神十分契合。他庆幸自己能够成长为一位敢于思考的复旦人,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摆在你面前,只有你敢于尝试,敢于思考,才有可能有所不同。”

  即将迎来30岁生日的复旦管院即将进入而立之年。在陆振华心中,这是一个成熟与创新并存,激情与理性共舞的年纪。在为管院送上生日祝福时他一次次推翻自己,似乎再华美的言语都不足以表达他对管院的期望和祝福。陆振华觉得,任时间流逝,任空间飞扬,复旦管院是一个曾经,更是一个永远!

 

 

校友中心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