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故事:空气以外,一切都是新鲜的——2014级IMBA项目学生Birthe Quebe

Birthe Quebe 有着一头亚麻色头发,身材高挑的她,在IMBA 的新生人群中尤为引人注目。个性爽朗的她,也带着德国人特有的直率。
来自德国的小镇姑娘
“我的家乡在德国一个名为Stemwede 的小镇上,靠近奥斯纳布吕克。”她在纸上写下了小镇的名字,并且示范了它的发音。“镇上总共只有一万五千左右的人口,所以你可以想象得到,第一次来到上海的时候,我几乎无所适从。”
“大学时代,我也做过几份兼职。毕业后,开始在BASF从事销售和市场方面的工作。”BASF是一家著名的德国化工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化工厂之一。在大学里主修经济学的她,一开始觉得整天与表面处理工艺打交道枯燥而无趣。“但是半年之后,我突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因此发现了自己的一个特质,就是对任何事物都很感兴趣。”
工作两年后,她得到了外派至上海、北京分公司短期实习的机会。“我以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中国的信息,但当我专攻经济学的时候,周围的人好像忽然不约而同地谈论起了中国。”她也不可避免地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他们都说,中国是如今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值得所有人的重视和关注。”她在上海和北京分别度过了两周的时光,并对上海这座城市一见钟情:“我爱上海的总体氛围,让我觉得很舒服,很自在。”
去年,她在北美洲哥斯达黎加待了整整两个月,收获了很棒的交流体验。这次旅行成为了她计划赴国外求学的契机:“在德国读经济学并没有什么特色,出国深造更能凸显与众不同的教育背景。更重要的是,我想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开始生活。”
于是,她下了很大功夫,认真地研究起哪一所商学院更能符合她的诉求。由于异质文化对她的强大吸引力,她很快排除了欧洲诸国的选项:“除了西班牙,那里的文化和欧洲很不一样,它们也有像IESE、ESIC 之类的全球顶尖商学院。”她一度也考虑过中美洲和南美洲,但最终因为那里没有出色的商学院而作罢。综合考虑治安等因素权衡再三后,她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尽管北美哥斯达黎加给我留下的印象很不错,但我更向往中国。我想要亲自看一看这个国家真实的样子,过去的我对此根本一无所知。”
行动派的她毫不含糊,以案例研究的态度立马对中国的商学院展开了检索和分析。“我查找了很多资料,当我看到英国《金融时报》上复旦管院的排名时,顿时眼前一亮。”今年四月,严谨的她又再次来到上海,打算实地考察即将求学的校园。“我在BASF 工作,有位同事的朋友恰好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系的教授,他带我参观了整个校园,并把我领到了管院MBA 办公室。”
“当我站在复旦管院的MBA 办公室里,和老师交谈的时候,我就预感到我会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她说,自己最终决定选择管院MBA 项目,是因为项目设置让她心满意足,校园的整体氛围静谧而美好,管院的师生们更令她产生了宾至如归的感受。
她毅然辞去了在BASF 的工作。“这对我来说有一点感伤,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这份工作,很有意思,有稳定的保障,薪水也不错。但是,我还是想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MBA 两年的学习中。”
“在BASF 的时候,因为公司的规模很大,我没有很大的自主权,仅仅集中在单个的任务上。等毕业后,我想进入一些中小型企业,拥有更大的决策权。”一周前,怀揣着梦想的她拖着沉重的行李,从德国小镇再次来到了上海。
上海:中国的入口处
她成为了上海无数“老外”中的一员,汇入庞大的人流,例行参观了静安寺、豫园和新天地等地标性人文景观,也登上了金茂大厦88 层的观光厅。田子坊售卖的玲珑物件,也让她爱不释手,流连忘返。在采访中,她多次惊叹,“这里有超过两千万的常住人口。”这或许是她的家乡与上海最大的不同之处:“无论走到哪里,都充斥着拥挤的人群。”说起对上海的印象,她脱口而出:“这儿的人们都非常热情、友善,乐于助人,待人接物很有礼貌。”
“我们这一代人都属于Y 世代,大家都有着相同的偶像、相同的目标、相似的兴趣。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家地域,但这些相似点让我们联结在了一起。”她认为,当地年轻人的共性远远超过了彼此之间的差异。“我们都渴望成功,这成功指的不仅是商业或工作意义上的成功,同样也包括对幸福的追求。”在工作和生活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也是她的理想状态。“我们都在为同一个梦想而努力奋斗,这让我们之间的隔阂大大缩小了。”
“这里有许多外国人,我甚至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对于MBA 学生的求职来说,人脉无疑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对于职业发展而言,这是我非常需要的,也是我所在的城市和学校所能提供的。”中国,尤其是上海的发展速度令世人惊叹。“上海简直无与伦比,没有其他地方比在世界经济中心的都市能让我学到更多东西。”
如今,她的居住地离学校有六站地铁的路程。她在德国的时候,平日里大都自己驾车。“上海的地铁和出租车都很方便,交通状况又是如此拥堵,我想以后会经常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唯一令她有些不适的地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在德国,我们往往需要更多的个人空间,可能因为大家‘码数’比较大。”她俏皮地比划了一下,“而在上海等地铁的时候,人们都挤在一块。”
到目前为止,她最喜欢的中华料理是饺子和面条:“我每天享受着外食的乐趣,有时候在街边的小饭馆用餐,甚至是不能被称为小饭馆的地方,都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探索本土美食,并与朋友们交换意见,是她始终津津乐道的经历。
关于食物,洞察力惊人的她也常常会有跨文化的思考:“我们都食用相同的动物,却选择取用它们不同的部位。”德国人不吃鸡爪、鸭舌,在上海街头和饭店却随处可见这些食物,令她倍感新奇和有趣。她自豪地说起,大家都称赞她能够灵活地使用筷子:“但是,我实在想不通,面对如此丰富的餐具种类,中国人为什么偏偏要选择筷子呢?”
在她看来,这些都属于文化差异的范畴。对此,她采取了从善如流、入乡随俗的态度。“从事销售,必须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有些时候,一些看起来微小的事情却可能摧毁你的客户关系。所以,了解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方式很重要。”有时候,她也担心自己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和态度会给他人造成困扰。
尽管刚到上海时间还不长,她坦诚自己还是有一点想家:“我想念乡村环境的新鲜空气,想念德国的面包,想念我的座驾和开车兜风的日子。”在异国他乡迎接新生活并不很容易,需要逐渐适应的过程。“不过,我可以在上海买到原装的德国啤酒。”她大笑着补充道。这多少也缓解了她的思乡之情,甚至让她觉得上海渐渐地散发出了家乡的气息。“经常有人告诉我,上海不能代表和反映中国的全貌。但是我想,无论如何,上海都是一个好的开始,它能够帮助我走进和感受中国文化。”她忙着适应和体验本土的文化语境,同样展现出了Y 世代人特有的自信和洒脱。
习惯也是一种挑战
“德国人的时间观念极强,我们严格按照日程表的时间安排行事。”MBA 项目破冰迎新期间的许多活动,却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这里的时间概念更富有弹性,虽然和我过去的观念有一点冲突,这些活动却无一例外地非常精彩。”她也希望,等课程正式开始以后,一切都能步入正轨,有条不紊地展开自己的生活。
语言,是她要攻克的又一个难题。“原先工作的BASF是一家国际公司,客户、供应商、同事来自世界各地,英语成为了我的工作语言,对我来说是很好的训练。”除了英语之外,她在西班牙语和拉丁文上也颇有造诣,也会说一点法语。
“我问过自己,两年之后是否要留在中国发展。现在我可以回答,我完全能够想象到在中国生活会是如何的情景,但问题在于,我不会说中文。”她表示,这也是未来两年内她需要聚焦的重点之一。“我必须学会中文,这会让我在中国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对我来说,这可能会很难。至少,我要培养自己说中文和理解中文的能力。”好在管院为所有的MBA 国际学生提供了中文的必修课程,助力她的语言学习计划。
此外,她也有一些小小的抱怨:“我没有办法登陆国外的一些社交网站,这让我很难联系上国内的朋友们。但是,我想我必须适应和处理这些事情,它们也是我所面临的挑战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结交更多本地的新朋友也成为当务之急。
“项目的同学们都对我非常好,在我来上海之前,他们就添加了我的微信,尽可能地为我在上海的生活提供帮助。”提起项目的志愿者结对服务,她更是赞不绝口。“志愿者们总是有层出不穷的想法,无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及时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他们很为国际学生着想,每一次活动都尽可能地使用英文。”这是复旦管院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做出的努力,她也感受到了学院方面最大的诚意。
“管院的前期活动开拓了我的视野。说实话,现在的我对毕业之后从事于哪个领域,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心态。最近我对汽车行业很感兴趣,说不定以后就专注这一行业。”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她深信未来会更好:“这里的团队合作很棒,也印证了我对复旦管院的第一印象。”已经发生的一切令她感到无比兴奋,满满当当的日程表也见证了她努力融入、尽情参与的过程。
“我渴望从MBA 项目中收获三样东西。第一,是学习本身。我想提升自己所处的管理层级,甚至成为企业的领导者,为此我必须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第二,是了解中国的文化和语言。第三,我希望能够在两年时间内形塑自己的的人格。我所面对的一切新事物,在产生压力的同时,也是很好的磨练,从而获得强大的内心。”这是她发自肺腑的想法,更是正式的宣言,复旦管院也必将见证她的成长。
“等在这边安定下来之后,我打算邀请家人都到上海来,让他们也看看我现在居住和学习的地方。”她憧憬着和家人团聚的那一天,对即将展开的新生活更是满怀信心。尽管她前前后后在上海待的时间统共不到半年,还未感受过春夏秋冬四季寒暑,但她已经为拥抱新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020 Fud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