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IMBA厉明伟 交换学校:LSE(英国)

2015年03月30日

塞缪尔•约翰逊说:“一个人如果厌倦了伦敦,他就是厌倦了人生,因为伦敦就有人生所能赋予的一切。” 这座城市经常在下雨,但是灰蒙阴霾的天气,丝毫没有给厉明伟带来灰色的心情。见过了白金汉宫的神圣,格林尼治的庄严,诺丁山的热闹和多彩的夜生活,厉明伟感受到了一个活色生香的伦敦。

抛开实践讲理论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对厉明伟来说,则是“读书百篇,其义自现”。来到一个非商学院的学校,首当其冲的就是课程设置的碰撞,摆在他面前最大的拦路虎便是大量的学术论文阅读。在LSE,他选了四门课,但是每门课的老师都要求必须阅读大量文献,并要求通过阅读文献提炼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其中一门“女权主义”课程,让厉明伟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阅读上。还没来得及感受英国的独特风景,就已经感受到了英语论文的威力。“语言是一大障碍。论文中很多学术词汇连词典上都查不到。”他只好硬着头皮,一边看资料一边查字典,努力整理每篇论文的观点。

文章太多,实在来不及一一细看怎么办?厉明伟发现了一个速读的窍门——直接阅读文章的摘要与结论而做笔记,“每篇文章的笔记至少需要半张a4纸。”

论文数量之多只是一个方面,而授课以及论文的学术性一度让厉明伟迷茫。在International marketing课上,同样是一门讲marketing的课程,LSE的教授们几乎纯讲理论。他们会介绍不同学者的观点理论,偶尔用到的case分析也只是以一个公司model来模拟,完全不涉及具体的公司管理。厉明伟第一次发现公司管理拥有这么多理论研究,这让他对公司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不一样的group working

LSE的课程设置除了教授一个半小时的lecture时间,还有半个小时的seminar。Seminar类似于国内教学中的 group working,区别在于seminar由学生轮流组织,整个班级分为4-5组,每组十几个人,在一个专门的教室里由讲课教授或助教引领大家讨论课堂学习内容。轮到组织的学生需要预先准备presentation,之后向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引导讨论。

前三周女权主义课上,厉明伟听得一头雾水,对于一个完全不了解的领域听讲学术理论确实是一件难事。“那边的学霸非常多,我没想到一个gender都可以让他们滔滔不绝,而我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

第五周,最考验的时候到了,因为这周轮到厉明伟组织seminar。他选择了自己所熟悉的globalization,value train领域,将其与gender相结合作为presentation主题。起初同学们因为对globalization概念不熟悉,无法与厉明伟形成良好的互动。他就把概念与问题往gender上引导,seminar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的踊跃参与让厉明伟对这门课更有渐入佳境的愉悦。通过中西方同学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对事情不同纬度的分析,那次seminar碰撞出诸多知识火花,让厉明伟收获颇丰。

学术创新,从批判开始

听说读写,在最后一关写论文上,厉明伟又犯了难。LSE的教授们对学生的要求是,一定要写一篇具有critical thinking的论文。所谓critical thinking,翻译为中文即是“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阅读大量学术论文,引用不同学者的理论,以充分的理论依据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以前写论文,一下午就能写完,可是在伦敦,3000字的英文论文搜集好资料,我也至少要写一个星期。”

LSE有严格的防抄袭软件。每门课的教授都会一再强调,引用论文务必要按照严格的出处标准撰写,不得有任何直接或改写的抄袭。大量引用文献,标准的格式调整,每一项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学期末,教授们专门腾出时间,讨论论文的内容与范围,或列出一系列问题,由学生写一篇论文回答其中感兴趣的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厉明伟选择了回答教授提出的“中国的女权主义如何发展”的问题。

一篇论文,至少需要粗略浏览20几篇论文,引用10几位学者的观点。定题之后,厉明伟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在图书馆网站上搜索相关论文。以发表时间与被引用数为参考,厉明伟学会了如何在浩瀚的数据库里找到最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每天,厉明伟都会花4-5个小时在学校图书馆,回家继续写2-3小时。每门课程一篇论文,有一门课还添加了一篇review,厉明伟早早地订好了论文撰写时间。从第六周开始到学期结束,他早早地完成了所有课程的论文。

写论文的经历实在是一个枯燥而单调的过程,但这让工科出身的厉明伟开始感受到了critical thinking的重要性。“以前学工程,每一个问题都有确切的公式和答案。但是这里教会我,要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学者大咖的观点也可以商榷。” 重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挑战权威,critical thinking 的培训让厉明伟知道开放性思维并不意味着天马行空,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学术创新的必备要素。

感受昔日帝国风采

学期结束后,厉明伟专门留了一个星期在英国旅游。从伦敦出发,到剑桥,曼彻斯特,爱丁堡,一路向北,每一处历经百年沧桑的建筑仿佛都在低沉而有力地演奏着日不落帝国恢宏的历史序曲。

来到大英博物馆,厉明伟对这个唯一可以一览全盛时期的希腊文化和古代埃及文化的博物馆叹为观止。作为万国博物馆,这里收纳了从埃及的木乃伊到中国的古董。“大英帝国最鼎盛时在世界各地搜罗来的宝贝,全都免费参观。”厉明伟兴奋地说。

在中国馆的瓷器展厅里,厉明伟见到了那些来自我国不同朝代的瓷器,或雍容华贵,或绘画精湛,个个釉色匀净,皆为世间珍品。这不免让他想起了中国的近代史,心中燃起为中国梦添砖加瓦的热情与信念。

伦敦是老牌的国际化大都市,厉明伟笑称:“在伦敦坐地铁,就像行走在战争时期的防空洞里一样。”但是古老沧桑并不是伦敦的唯一特色。“走在街上,你几乎听不到英语,都是听不懂的语言。”正是在这样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厉明伟找到了自由驰骋的地方,也让他更明白了落叶归根的深义。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