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生故事】成为进击的巨人,就从此刻起!

2016年11月18日

每年开学季,复旦MBA都会迎来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赶来深造学习的学子,大家带着不同的学术、工作背景、人生阅历重新走进课堂,这也是复旦MBA希望传递给每一位学员的宝贵财富。2016级新生,同时也是全国联考一等奖学金获得者袁鸿翼,便是一位拥有丰富一线研发经验的理工科博士学霸。

 



上一站:研发精英

在进入复旦MBA之前,袁鸿翼已经在美国攻读深造,取得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之后进入美国公司,继续从事与科研相关的研发类工作。作为研发工程师,袁鸿翼先在美国总部工作,在熟练相关业务后,因具有熟悉本土文化的天然优势,他被委派回到中国,支持亚洲事务。
“你所能想到的身边一切关于塑料的制品都有可能来源于我们的产品。”在谈及作为研发工程师带来的成就时,袁鸿翼说到。长期从事专业研发工作,根据不同领域的客户提出的不同需求,对于产品进行设计、完善,而项目时间又往往相当紧凑,袁鸿翼与团队的伙伴每天都面临着时间上的压力。之前的学术背景,加上单纯的工作氛围,袁鸿翼在从事的专业领域,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足够深入的认知与实践经验。
然而对于袁鸿翼来说,学习之路、职场之路都只不过刚刚起步。在日常工作中,因为周围的同事基本都是跟自己相似的理工专业背景,在研发部内部的交流上固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遇到对外交流的状况,譬如跟市场部、销售部、生产线沟通,就明显感受到双方思路的差异。“我想这就是不同学术背景,工作经验造成的思维习惯的差异,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或者说着眼点不一样。”
如果不主动跨出这一步,便永远不能领略研发之外的另一种思维之美。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管理学、商科理论体系的袁鸿翼,决定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接触不一样的同学与知识体系,开拓视角。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内部沟通,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学习提升,终生学习本身就是当今职场的题中之意。

 

 

这一站:复旦大学MBA

决定要攻读MBA学位之后,慕名于复旦大学的声望与学术背景,在与家人商量并获得支持后,袁鸿翼积极地通过网上了解报考信息,并参加了线下宣讲会,报名复旦MBA联考。
接下来便进入紧张而充实的考前复习阶段了。作为理工学霸,袁鸿翼一开始就明确复习的重点在于“多做往年真题,熟悉题型”。毕竟工作几年后,再看题目有点生疏,好在联考的知识范围之前都有接触学习过,现在要做的更多是把它们重新捡起来。
除了方法论,在职备考的另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时间分配。白天日常工作、项目进程需要全力以赴,晚上的复习进度也不能落下。袁鸿翼研发部的行业特殊性在于:一方面白天工作任务十分紧凑,完全抽不出空闲时间;另一方面,所属企业、部门不鼓励加班文化。相对规律的日常工作作息,让袁鸿翼可以很好地规划晚上与周末的时间,有条不紊地落实学习计划,对于接下来两年半的MBA学习寄予了更多一份的兴奋与期待。

 



下一站:管理之路

九月入学以来,袁鸿翼最大的感受是“思路不一样”,正如他报考MBA之前所期待的,在这里,开始尝试用不一样的角度来看很多专业问题。
第一学期的管理沟通、管理经济学等课程,作为理工科生,袁鸿翼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可以说是开拓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吧。”在他看来,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接触跟自己的背景不完全一样的东西,这个历程本身就好像探宝一样,充满无穷的乐趣。
如果说课堂上导师传授的知识让袁鸿翼获得了个人素质全面提升的满足感,那么来自各行各业的同学,便是让他看到了研发实验室之外更大的职场人际天地。“研发室相对单纯的工作环境,难免会让我感到圈子的局限性,身边的同事或多或少都跟自己有点相像,但是在复旦的班级里,每个人都因其不同的行业背景,造就了不一样的鲜明个性。”短短几个月的相处,袁鸿翼明显感受到,有些同学有着卓越的组织能力,有的同学则具有突出的领导才能,有的同学自带演说感染力,还有的同学擅长调动团队工作热情……每一位同学的小小日常举动都不同程度感染触动着袁鸿翼,更大的人际视野,让他看到在课堂之外,值得学习值得好奇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
迈入全新求学之路,对于未来两年半复旦MBA求学之路,袁鸿翼也有一些寄望。在课堂上掌握经济、管理上的基础知识,作为自己在职场上步入管理岗位的知识储备与理论积淀。而通过入学几个月以来的学习,他已经能够看到自己正向着这个方向前进。“学习与积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对于未来,袁鸿翼既不给自己设限,也不给自己太大压力,只要每一个当下都在学习、在进步、在发现乐趣,“其他的,循序渐进,慢慢来就好。”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