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故事】“终身制”的复旦课堂,伴我闯世界

2017年03月16日

从部门负责人,到从零开始的创业者,如今是拥有四十家门店、近**员工团队的餐饮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马琨在复旦做出了改变一生事业版图的重大决定。直到如今,她依然保持着一个习惯,当工作中遇到新问题、新困惑,就会第一时间回学校寻找“解题思路”。

求知若渴,慕名而来

重新回到校园之前,马琨五年来一直从事餐饮行业,担任某高端连锁餐厅华东区的市场部经理兼董事长助理,负责包括市场调研、了解顾客需求、策划执行开业活动/节假日活动等市场工作。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马琨开始承担商务拓展工作。更多的职责、更大的责任,让他越来越深刻感受到,自己需要提升积累的已经远远不限于市场活动的创意、策划、执行了。拓展开店时,需要涉及选址分析,跟知名商圈的商场谈商务条件,店铺选址要看人流、看物业租金、做营业数据模型;做市场这块,也涉及大量数据分析工作,譬如顾客调研时拿到一些市场数据要分析。“我觉得财务方面还需要进修一下”,马琨决定换个环境,回到校园去读管理学课程,重点学习财务方面课程。

早在马琨下读书的决定之前,就一直听身边的朋友讲到“复旦”,文科出身的她一直就觉得复旦“很厉害”。声名在外加上小小的初心,马琨决定:“我读MBA也要读这所学校。”

一课题一世界

在复旦学习过程中,给马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复旦提供了丰富案例实践与奖学金项目,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两段项目经历。

一个是与香港Allard Partners合作的奖学金项目,经过初选、复选、公司面试,拿到这个奖学金之后,在第一个学年的暑假七八月份需要去该基金公司实习。之前都在做餐饮,马琨跟基金接触不多。基金、投资跟她想补足的财务方面经验是有吻合的。这段实习经历让马琨感到愉快的是,这个香港基金公司刚好需要她这样了解大陆餐饮市场的人才加入餐饮投资项目。就这样马琨与该基金公司达成了完美的互补关系:对方需要了解餐饮的人才,马琨又正好在学习一年财务理论知识之后,接触实际案例操练进修一下。这次的奖学金项目与实习经历,让马琨在香港接触全新的领域,“如果不是读复旦MBA,我很难获得这样的机会。”

另一个经历是她参加的 iLab项目(商业咨询实验室),她申请到的项目是复旦与MIT合作的China Lab项目,双方学校分别派出两名学员,一起合作完成一个大型商超的营运项目。该项目的课题跟课程是吻合的,合作的四五个月过程中,双方学员不断彼此沟通,这是两所商学院之间的交流碰撞,也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员之间的对话。

“大多数时候,双方都用的是同一种理论,而当用到不一样的理论时,学习交流便产生了。”MIT同伴来上海时,会跟马琨一起上复旦的课,她去美国时,也会去上MIT的课。两边都有咨询的老师,初期、中期、最后的项目汇报,每个阶段老师都会参与进来帮助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清晰看到课堂上的观点不断地被应用、讨论、论证;还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沟通、思维方式,是怎样碰撞出更大的火花。”

从校园走出的餐饮“新势力”

在复旦读MBA的过程中,马琨创业了。

2012年9月,第一家餐厅开张——马琨与一行三个合作伙伴,决定做自己的餐饮品牌。“也是在复旦读书的原因,思维方式跟传统餐饮不一样。组织搭建、品牌定位……都可用到自己学的东西。这当中有不清楚不明白的,还可以请教导师,这样的创业孵化资源是很好的。在复旦学的知识,切实被运用;复旦的师资,又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支持。”

2013年毕业之后,马琨全职投入这个餐饮创业团队。2013年6月第二家店开张后,团队成员决定总结经验,做一些修整。在上海证实做这个牌子是可以的,接下来便开始扩充团队,餐厅运营相关的部分,比如供应链模块、品牌宣传模块,把各个职能对应的管理团队搭建好。2014年进入快速扩张,在北京、常州、南京铺开连锁店。2014年底,开始开拓一些小的品牌。截至目前,公司旗下已经拥有6个餐饮品牌,最主要是主打新加坡菜的星怡会,已经开了22个店。

在创业团队中,马琨主要负责商务拓展、开店这块。她坦言,如果是读书之前,她可能只会考虑把店开在哪里/卖什么东西就好了,读过MBA,整个思考变得更具系统性。“你会把它当成一个品牌战略,你要做几年,做成什么效果,品牌战略又分成哪几个部分,这是系统性的一种思考”。

从初创团队发展到跨城市跨区域连锁,公司在供应链、采购环节的问题开始凸显,当务之急是要搭建一个供应链部门。“每搭建一个部门的时候,如果有一些理论支持,我就会比较有信心。”马琨回想起之前复旦MBA曾经开设过的物流供应链采购相关课程。在原来的班主任与七楼办公室老师的热心帮助下,她找到相关专业的老师请教问题。事实上,马琨已经习惯于一旦工作中遇到曾经课堂接触过的问题,就会回学校问老师,或者看一下课表,眼下有哪堂课跟这有关,可以再去听一下。有时候也会跟老同学相约去图书馆。马琨说:“复旦MBA是终生学习制,不是两年毕业就跟这里没有关系了。我特别认可这种方式。”

在马琨看来,复旦IMBA很好地贯彻着它的教育主张:培养国际视野的管理人才。不论是课堂的学习,还是项目的实践,都体现着“走出去”的宗旨。“课程上来说,中外老师的汇聚让视野更开阔;实践项目更是十分丰富,课程与实践之间的设置搭配很用心。”

因为这份“用心”,马琨在复旦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构建了自己渴望为之奋斗的事业;也因为这份“用心”,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复旦就是我的精神宝库,”马琨说,“无论我将来走多远,她一直会在我身后。”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