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
始于1996
立即申请

咖啡世界大动荡,这杯咖啡要怎么喝?

        自1998年以来,通过一杯杯咖啡,星巴克改变了中国各地人们喝咖啡的习惯。不久前,神州优车COO钱治亚离职,带着10亿的资金“跳”进了咖啡洪流里了,新手老手都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在这咖啡市场里分一杯羹。


5月15日的咖啡大事件

【上午】
       瑞幸发布公开信《给行业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中国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喊话”星巴克违反《反垄断法》相关规定。

【下午】
       星巴克回应:欢迎竞争,无意炒作。

       “喊话”结束后,消费者间的讨论却持续蔓延。

       旁观者自觉站队,支持瑞幸的认为星巴克确实垄断中国咖啡市场太久,另一派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一场“碰瓷式”营销。

 


为什么有人认为这是一场“碰瓷”?

       研究认为,只有同量级的同行业从业者之间的竞争才相对合理。对比创立于1971年的星巴克,急速扩张的瑞幸显得有些稚嫩。这次叫板星巴克的行为在消费者看来,就颇有借星巴克之名的意思,对于不知晓瑞幸的潜在消费者起到了科普作用。

 


此次营销对瑞幸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

       理论上而言,与同行业对手的非良性对比,能在短期内增加热度、流量,促进知名度提升。星巴克多年苦心经验,将自己打造成消费者心中优秀咖啡的标杆,而同一供应商的垄断申诉行为,可以帮助瑞幸快速具象化其“大师”咖啡的内涵。

       但长远来看,这种营销对品牌形象都会或多或少造成损害,瑞幸短期内会获得认知度的提升,但当全网讨论“碰瓷营销”时,瑞幸品牌本身可能被消费者在心中贴上负面标签。

       不过这种负面标签的正负影响也会随着时间而转化,“漏洞式”营销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用户的“注意力”已经成为“就是变现”的第一要义。例如,某购物APP对你没有太大需求,但身边的小伙伴告诉你,通过修改某些设定可以在该APP上半价购买,你便会主动下载使用。针对瑞幸,若能在获得注意力后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或正面营销就能留下许多用户。

       但一次营销的作用力毕竟有限。

       就目前观察而言,瑞幸运营仍旧重度依赖资本,通过高额补贴、明星刷脸和外卖配送等方式打造新零售。在资金充足阶段,瑞幸APP产品的下载量和日活能急速上升,倘若资本回落,这种优势难再续,百度外卖、快滴打车的案例还在眼前。

       而瑞幸花费巨额资本进入咖啡市场,其发展未来仍不明晰。《2017中国饮品店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6月比2016年1月,奶茶店增加60%,咖啡门店减少21%。也许中国人的咖啡人均消费数量低,是因为除了咖啡,消费者还有更多的饮品选择。

 


对星巴克真的没有影响么?

       有意思的是,尽管许多消费者认为瑞幸不足以和星巴克相提并论,但看似淡定的星巴克,不仅快速回应,而且发布消息称计划至2022年末,中国的门店数量增至6000家。也有传闻,星巴克与美团已完成咖啡外卖业务的洽谈,可见,此次营销确实对星巴克也产生了影响。


       这次瑞幸“喊话”星巴克事件中,对于这两杯咖啡,你pick谁?随着各种互联网咖啡,精品咖啡不断崛起,手里的这杯咖啡,你要怎么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