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一体化成为当务之急



王明元 芮明杰 牛丸元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未来的国际竞争不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而是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欧洲和美洲的经济正在高速形成一体化,由此亚洲面临严峻的态势——或者被欧美区域经济瓜分掉,或者沦落为世界第三级。”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薛求知教授一语道破天机。
9月21日,亚洲产业发展与企业战略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的70多名学者、专家聚集一堂,就亚洲产业和企业的学术前沿问题展开激烈探讨,现场座无虚席。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日本的70多名海内外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表主题演讲,开幕式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芮明杰教授主持。
薛求知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如何加速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使亚洲各国在产业上形成统一框架,促进亚洲各国在和平共处的环境中真正成为相互合作的统一体,已经成为亚洲的经济学者必须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索的关键问题。
日本明治大学经济学系的牛丸元教授就此提出了针锋相对的看法,他认为对于处在知识和信息化时代的日本企业来说,实现超民族化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但这不是日本独有的问题,欧美企业也面临相似困境,研发的内部独有性和囚犯两难论题是关键所在。
事实上,本次“亚洲产业发展与企业战略国际研讨会”的第一场分会已经在今年6月于台湾高雄进行完毕,复旦大学管理学院5名教师赴台参加研讨,与台湾学者交换了意见。本次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第二场分会旨在讨论亚洲的产业竞争、发展以及亚洲各国的企业战略。
来自台湾的学者带来交流的课题显现出切入点小、注重田野调查的特征。比如台湾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王明元副教授,就台湾观光业人才培育提出应加强校外实习的观点;台湾“昆明设计”董事长张永昆提出台湾进入高龄化社会后,须贯彻终生学习的理念。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教授芮明杰针对“蓝海战略”一说发表了题为“外海空间与蓝色外海战略”的演讲,提出基于全新产业与价值创新的“蓝色外海空间”。芮明杰指出,寻求有效外海空间可以使用3种方法:忘却性学习,建立产业先见,了解顾客本质需求、演化路径和市场需求分析;更为迅速占领外海以获得领先者优势指出3条路径:认清自有的首发优劣势和他拥的后发优劣势,利用潜在竞争者的“犹豫时差”迅速占领市场,以及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以配合迅速占领行动的实施。
长久以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对“亚洲产业发展和竞争”和“企业战略”这两个学科保持着持续性的关注,早在2004年和2005年就分别发起、举行了“两岸产业发展与政府规制论坛”和“中国产业竞争与企业发展论坛”,邀请海峡两岸和各国学者共同探讨亚洲一体化问题。2007年5月,“亚洲产业发展与企业战略国际研讨会”在韩国召开,主要探讨中韩两国的产业发展与竞争问题。
本次为期一天的研讨会日程安排尤为密集,上午简短的开幕式后有7场精彩的主题报告,演讲者阵容可观。下午设4个分会场,来自亚洲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学术界与产业界高层人士分别就“国际产业”和“企业战略”两大课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亚洲产业发展与企业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组织与召开,是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科再次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后的又一次重要学术活动,超过半数与会者来自日本,充分体现了研讨会的国际化特征。通过与各亚洲国家和地区学术界的合作研究、学术交流,中国学者和海外同行探讨了亚洲产业发展与企业战略的前沿课题,为亚洲和中国的产业经济理论与实践作出了贡献。
管理教育推广与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