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 钟国华:踏浪追寻儿时梦
钟国华
宁波声远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
1982级经济管理本科校友
情系复旦,投身商科
在高考中取得了傲人成绩的钟国华放弃了北大,选择就读复旦大学商科,这个选择不仅是考虑个人的前程,更多则是看向了家国命运:“中国经济的振兴需要商科人才。” 怀揣着简单而不失宏伟的愿景,钟国华踏上了自己的商科之路。
求深求精,终生学习
本科毕业后,钟国华与复旦管院的故事并未画上句号。他潜心修读完硕士,事业有成后,又选择重返学院,在EDP项目中“回炉”深造。如今的钟国华继续学习的想法也从未止息。对曾经那个怀抱振兴中华豪情、迈入复旦商科的自己,他只想说:“谢谢你,谢谢你选择了这里,一个让钟国华能够终生学习的宝地。”
以梦为马,且行且歌
身为复旦管院人,钟国华总能感到满满的自豪感与岁月磨不去的使命感。他感慨,时代向前,从复旦商科到复旦管院,一批批莘莘学子走进这里,与当年的自己一样,怀抱宏伟初心,在各行各业开枝散叶……无论如何,都不要忘记初心、不要辜负年少的一腔热血。
Q & A
Q:请分享您当初选择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心路历程?
A:因为年代,更因为年代赋予我们那一代人的理想。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百废待兴,用一个字说就是“穷”。那时年少、充满激情的我想让中国富起来,就想到了学习商科。复旦的商科教育积淀浓厚,而上海自近代以来就是一座面向国际的经济丰碑——天时,地利,人和,让我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Q: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学习经历给您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影响?
A:现在看来,在这里学习的最大收获反倒不是学识,毕竟知识是有限的,母校给予我的远不止有限的知识。记得大一刚进校,一位同班同学就在“周五讲座日”设台开讲了,很多人来听,甚至包括一些老教授。这一点尤为可贵,在这里,思想之自由、学术之独立处处可见,这样的氛围十分适宜理想的生长,我当年种下的理想现在看来仍然茁壮,学院给予我们的营养和能量让我、我们这代人、以及我们之后的复旦商科人对中国未来的腾飞一直充满信心。
Q:出于何种原因,您承担起联络人的工作?有什么心得可以与其他联络人分享吗?
A:现在的社会,太多交往都过于功利。图人脉、关键时候“走走关系”。承担校友联络工作,就是为了同学间这份淳朴的友情。在生意场、名利场时常出入的人,相互间的应酬看得太多。中国是人情社会,但缺失真情。物质是无法代替温暖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我作为联络人的感悟,所以只要能够兼顾,我义无反顾。
Q:您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校友工作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
A:非常满意!这次年度校友工作会议举办了趣味辩论赛,不仅有人情味儿,还有趣味儿。感谢全体校友中心老师的倾心付出,希望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校友工作越来越出色!
Q: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弟学妹的寄语,有什么心得和他们分享吗?
A:分享一句习总书记常挂在嘴边的话,四个字:“与时俱进。” 宏观战略上的“与时俱进”不是我想谈的,我对“与时俱进”的理解是更加贴近生活,每个人的“与时俱进”,即在什么阶段就做好什么阶段的事,脚踏实地,认真务实。
Q:值此复旦大学创立商科教育百年之际,您对母校的祝福
A:这里真的是家一样的地方,看到学院这些年来的发展,非常欣喜。百年商科之际,希望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越办越好、稳健地走好下一个百年!
管理学院校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