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 贾宗达:怀感恩于既往,以宁静心再出发
贾宗达
香港荣丰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律师
2009级复旦EMBA校友
2012级DBA(工商管理博士)校友
有人喜欢对年轻人说:“你十有八九会留在自己读大学的城市。”相反,贾宗达用自己的选择与躬行诠释:一方适合自己的水土才是真正的港湾。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正是贾宗达忙于证券法律工作、助力慈善事业之余滋养心灵的归处。他与管院的故事,不止在校那段美好光阴,更伴随着他回归工作、回馈社会的脚步,更是给予他向前的动力与生活的多种可能性。
落地生根,心花盛开
作为一位优秀的证券法律人,常为工作奔走各地的贾宗达选择在上海生根。这座城,不仅是他安身的地方,更因心之所向,成为他的安心之所。就像疲惫的旅人需要驿站,除了律师的身份外,作为工商管理学博士的贾宗达总把自己当成一名修行不足的学生,需要一所让自己终生求知的学府。于是,他与复旦管院的缘分结下,故事由此开始。
毋染铅华,宁静致远
贾宗达对复旦管院常怀感激,因为在管院的收获一直陪伴着、影响着他,让他在一路向前的过程中不为纷繁所扰,不会迷失方向。当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名利场上的人愈加浮躁,贾宗达却藵有一颗宁静自得的心。对于这份坚持,贾宗达投入复旦管院潜心学习;而在复旦管院的经历,让他致远的意志更为笃定。
学以致用,用以拓学
最令贾宗达骄傲的事,不是业绩,不是学历,而是他致力的公益。每每提及这件事,贾宗达都充满自豪与自励。从他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将公益、大爱作为课堂之中、书本之外的悟道,更是作为学以致用的一条道路。成为乐于奉献的volunteer,是贾宗达对自己的鞭策,也是他对学弟学妹们的勉励。
Q&A
Q:请分享一下您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故事
A:来这里读书有两个渊源。当年高考后,我有两个选择,一个北大、一个复旦。本科就读北大后,心里一直对复旦有一种情结,为填补当年的缺憾、我来到复旦管院,从EMBA一直读到DBA,读出了感情,读出了故事,让我在上海生了根。第二个渊源是职业方面的,我从事的是证券法律工作,复旦管院在这方面的学术水平无出其右,这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
Q: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学习经历对您的事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A:人都是需要学习的,现在社会的风气浮躁,回归校园,能让人安静下来,潜下心来,系统地学些东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给予了我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带给我的影响似春雨般润物而无声,唯有切身体会。此外,我在这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优秀同学,彼此在回归工作后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Q:您是如何看待“班级联络人”的角色和工作的?
A:说到做班长,做班级联络人,包括现在成立的同学会推荐我做会长候选人等等,这些身份、这些角色都不是leader,而是volunteer、志愿的服务者。服务者的定位就是愿意付出,这足以回答许多问题。加之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很好,能为老友们跑一跑,就算身体苦,心里也是甜的。
Q:您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校友工作有何建议?
A:这次校友辩论赛有一个有趣的辩题——校友工作更重质还是更重量。我们组的辩题是校友工作重量,我个人的观点也是如此。人的精力有限,校友活动没办法做到尽善尽美,但校友们真正在意的不是这些,而是重聚母校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当然多多益善。这次校友工作会议举办得很出色,校友中心的老师很辛苦,今后也可以让我们校友分担一些辛苦,希望今后能办更多这样的活动!
Q:对学弟学妹的建议与寄语
A:选择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深造是人生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当人们提及大学校长都不禁会想起北大老校长蔡元培,蔡元培是马相伯的学生,而马老先生是复旦的老校长。我想强调的是,复旦是一个历史悠久、现实精彩的地方,值得学弟学妹们沉浸与体验。另外,学习是一件需要花时间的事,你们暂时还没有工作上的繁重事务缠身,要好好把握这段静心读书的日子,往后这样的机会不多了。工作后,即便社会风气再浮躁,也要努力践行管院人的“终身学习”理念,不忘初心。
Q:值此复旦大学创立商科教育100周年之际,对学院的祝福
A:我想说的既是祝愿也是期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越来越好,复旦管院人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精彩!
管理学院校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