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 “天字第一号”:纵横赛场,才是快意人生!
在刚闭幕的第二届复旦EMBA运动会上,2016级复旦EMBA春2班凭借傲人的战绩勇夺 “天字第一号”奖项。在参赛的49个班级,他们的总积分高居榜首。
一个班级有一、两个运动高手不足为奇,而一个班级里云集如此多高手就让人好奇。而这些高手们貌似又身怀几大门派的技能则更让人心存探究。让我们走近“天字第一号”,听听高手们的运动江湖故事,感受“天团”的锐气、团结和欢乐。
天团成员素描
朱笑靖 羽毛球男单季军,网球混双、男双冠军
朱笑靖的运动江湖故事就是传奇。他自小运动天赋超人,羽毛球、乒乓球信手拈来。高考时,朱笑靖因提前被保送入学,在人家学海苦渡时,他忙着玩网球。
刚跨进大学校门,才玩了几个月网球的朱笑靖就入选校队,从此南征北战,与专业或半专业高手过招,更是因网球和太太结缘,也算是成就一段佳话。
从这个意义上看,朱笑靖的人生简直就是运动人生。除了爱好各类球类运动,跑马、滑翔伞、潜水都是他的爱好。就像他的网球天赋一样,他在其他运动项目上也表现不俗,跑马战绩不错,潜水则获得了专业资格证。“我喜欢参与运动时的那种特别感觉。”他这样朴实而又准确地表达着自己对运动的热爱。
邹文秋 乒乓球男单亚军、混双季军
“比你有天赋的人往往比你更努力”这句话说的就是邹文秋。邹文秋自言是他们班里较为年长的学生。确实,他有着他们那一代人鲜明的特征:进取、勤奋、智慧。
运动场上的邹文秋和职场上的邹文秋某些方面是重叠的,努力专注,曾经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在数月之内苦练专业技能,从“点钱小白”跃变为业内高手,从认真学习一举拿下银行、证券、基金、期货等所有金融行业的从业资格,到知行合一,在专业上不断实践而成为总行级理财专家和中国第一代国际认证私人银行家,“我要做的事,就一定会把它做最好”他如是说。
在本次运动会前,即使是去宁波的移动课堂,他也见缝插针在课间和同学们一起认真训练备战。随后还代表复旦参加了第三届全国EMBA商学院比赛。在苏州,他有着广泛的球友群,经常参加比赛也自己组织比赛,更是在自己公司和家里都配置了乒乓球台,经常邀请球友来切磋球艺。“我最喜欢的运动就是围棋和乒乓球,这两项都是需要两个人近距离地不断交互博弈,就像围棋,每一步棋需要经过计算与判断后才可以落子一样,乒乓球在对方将球打过来的一瞬间,既要判断对方来球的方向、路线、速度旋转、落点,又要根据对方的站位和准备姿势,攻其不备。这就需要大脑在很短的时间内认真思考快速反应,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种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和竞争很让他着迷,不仅帮助认识自我、了解对手,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也培养沉着、机智、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由此而养成的深思熟虑也影响了他的球风。他擅长“用脑子”打球。技术全面、打法灵活是他的优势,而他更喜欢通过观察判断找到对方的弱点,通过针对性打法放大对方的弱点,再配合稳健的防守,最终赢得比赛。
这一次比赛面对各路好手的强大进攻,邹文秋就是通过旋转、落点的变化与稳中求胜的打法成功控制对方的进攻,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一场球和一盘棋过程中双方优势胜负变幻莫测, 追求胜利需要不断地超越自我,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更需要冷静沉着的心理素质。独立思考、沉着应变、正确决策确实也是如今身为专业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的他的日常习惯。“球如人生”用在邹文秋身上并不为过。
李韵清 网球混双季军
本次运动会的网球混双季军得主之一李韵清的运动故事也算是“陪娃成长妈”的典型。她自小就喜欢球类运动。六年前,原本因工作繁忙而搁置的爱好因为陪儿子上网球课,再次被她拾起。现在,儿子在网球方面颇有建树,而她也因再次投入网球运动中收获快乐。
黄清和 “天团”体育委员
黄清和是“天团”的文体委员,妥妥的“型男”一枚。“我从小就喜欢运动,一直参与各种运动。”配合着手势,他说得手舞足蹈。原本打棒球的他从台湾移居大陆后,迷上了羽毛球。羽毛球运动的快速反应、激烈对峙和灵活的移动,让他对这项运动痴迷不已,也由此激发了他对于体育的无限热情。
沃岚 女子10公里长跑选手
沃岚在一群运动高手中显得有些“小白”。但“天团”之所以成为天团,就是因为她们这些有勇气、有潜力的“小白们”的积极参与。毕竟,并不是谁都有勇气去报名参加10公里长跑赛事的,也并不是谁都可以顺利跑完赛事的。赛前,她拉着健身房的器械教练请教关于长跑的运动知识,注意保持体能,最终顺利跑完全程,成功达到预期目标。
胡赛颐 羽毛球女单冠军、乒乓球混双季军
胡赛颐原本参加的是羽毛球比赛。她在乒乓球馆为同伴加油时,被临时“抓包”参与混双的比赛。两个从未搭档的人获得了比赛的第三名。由此可见,胡赛颐也是“天团”的一位全能高手。
胡赛颐自小就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运动的投入一直持续至今。即使工作再繁忙,她每周还是会抽出时间参与三、四次运动。跑马、羽毛球、乒乓球等都是她喜欢的项目。对于运动的投入,胡赛颐的解释是:“每个人都应该要有爱好,这是非常重要的。”
胡勇华 羽毛球女单亚军
胡勇华的运动观非常“清奇”。最早,她和闺蜜们偶尔打打羽毛球消遣。这个小爱好让她后来战胜诸多年轻同事,在公司内部的羽毛球赛中夺冠。这个奖杯让她惊喜,也促使她更多地投入到这个运动中。
“我进复旦的时候,他们也知道我的水平,刻意让一位高手和我搭档,他攻守兼备,我只需要站在前面挑挑球就行,我觉得这太轻松,太快乐了。”她笑着说。这个把竞技比赛说得如此画风清奇的人,在这次运动会中获得了羽毛球女单亚军。所谓“谈笑间灰飞烟灭”就是指这一类高手吧。
天团是如何诞生的
2016年,这一群有着故事的运动高手进入复旦EMBA,又“不约而同”地进入春2班。恰巧,这个班的班主任张洁友老师也是一位运动健身的积极倡导者。“我们的EMBA同学大多身居要职,这势必也要求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体育运动对健身和意志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张老师说。课程开始之初,热爱运动热心公共事务的黄清和就当选为班级的体育委员,为推动班级的运动风潮掌旗。
爱运动的人都爱交朋友,入学不久,班上的高手们一个个活动起来,并积极在班级群里“秀身姿”,运动的魅力吸引了志同道合的同学们逐渐聚集起来。朱笑靖介绍了诸多同学加入了网协。参加戈壁赛的同学又推动了长跑的风潮。班级足球队也应运而生,日益活跃在绿茵场上,课间挥拍打上几局乒乓球则成为一种风尚。“入读复旦EMBA的同学,都有非常强大的学习力和意志力。如果他们认可一项运动,就会积极投入并尽力做到最好。”张老师如此说道。
运动营造的宽松氛围让同学们快速融合在一起。“我们班非常团结,关乎团队荣誉的事,我们都会积极参与,同学间也是相互扶持。”黄清和对此深有体会。
在这群活跃热情的同学面前,班主任张老师总是沉默着微笑着陪伴。在他看来,这群学生都有很强的悟性和自我驱动力,只需给他们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家就会尽情绽放。这种“一静一动”的默契互动,让“天团”最终笑傲复旦EMBA的赛场。
荣辱与共,在团队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次的复旦EMBA运动会已闭幕两周了,但大家谈起来还是兴奋不已。如果不仔细倾听,旁听者很容易迷失在诸多的名字中,因为同一个人可能会出现在多个赛事中。而当他们战略战术地谈了一轮后,你会发现这个冠军实至名归。
首先,他们整体参与感非常强。当运动会信息在班级群里发布后,整个班级都会积极响应。“我本来因事不能来参加的,但为了班级荣誉,我还是来报名了。”胡勇华说。
其次,班级整体的运动素养非常高,本次比赛基本就是“传帮带”。“元老”级选手在场上负责战略战术制定布置,为胜出奠定基础;而新选手则注重发挥稳定,守住阵脚。
在乒乓球的混双比赛中,邹文秋原来搭档李清和出战,因李清和网球的赛事还未结束,他临时和胡赛颐组队。两个从没有搭档打过球的人临阵磨合。事后,邹文秋回忆说:“我打了几个球后,基本就了解她的风格了,也就依据她的风格来调整自己的节奏,这样就基本同步了。比赛中,我们也一直保持沟通。”这一场比赛,他们拿到了混双的季军。
对于真正的运动爱好者来说,比赛成绩固然是兴奋点之一,但运动带来的体验和感受则是让他们真正沉迷的地方,对“天团”来说也是如此。他们更希望把这一场胜利看成是团队精神的胜利。从备战、参战,到赛后的庆功狂欢,那种荣辱与共,那种挥洒豪迈,才是他们心中最美的回忆。尤其是,当他们每一个人为了团队的荣誉,无论自己技艺如何,都勇敢地投入其中,并在运动中探索自己的潜能,挑战自己的极限,最终遇见最好的自己,这才是赛事给他们最大的收获。“参与比成绩更重要。我们只有去尝试,才能真实评价自己可不可以。”黄清和说。
对于未来的赛事,体育委员黄清和说:“马上就六一了,我们的课程也进入了选修课阶段。我们就用这次胜利为我们一年的相聚做一次完美的总结。明年我们将依旧出色”;“高手”邹文秋说:“我的进攻更佳,明年还可以打得更好”;初战赛场的沃岚则期盼明年再次刷新10公里长跑的成绩。
运动的魅力不仅仅是场上荣耀的瞬间,更是在于:每一份执着的背后总有着最丰厚的人生故事,每一次绽放总将会遇见最好的自己!
管理学院校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