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 华东:给我一双腾空的翅膀
中国旺达集团副总裁
1992级MBA校友
“厚积薄发”的选择
在校友档案中,他被记录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92级MBA学生,屈指一算已经是17年前的事情了,现在炙手可热的MBA学习项目在那个时侯的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说实在的,那个时候MBA在中国还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而我们很幸运地成为了复旦招收的第一批MBA学生。”进入复旦念MBA,看起来也许是件机缘巧合,因为要不是那时候华东工作所属的正大集团与复旦开展了合作项目,也许他还要迟些时候才能接触到这种当时国内的先锋教育;然而,要不是他有着雄厚的实力和敏锐的目光,恐怕也会与这次机会擦肩而过。1992年的中国,正好是商潮激烈涌动的时代,下海、股票、进出口……到处似乎都蕴藏着一夜巨富的机会,社会心态也趋向功利和浮躁。华东也正好有个被公司派去日本做采购的“肥差”,但他却选择了沉潜,选择了积累,选择了学习。
“厚积薄发”,这是华东在说到自己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时频频点击的一个关键词,而对于他自己的职场人生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时首届MBA虽然是正大集团与复旦的合作项目,但却也是需要经过严格培训、数轮筛选才能够得到的机会。“考前我们必须经过半年的培训,当时来参加培训的都是集团各个合资公司中选出来的拔尖人才。记得那时候我们都被关在学校18号楼里进行封闭式的学习,甚至连过年都没有回家,外面下着大雪,我们则在屋里奋笔疾书,当时正逢首批股票认购证的发放,自己也权衡过到底是要去做股票还是去学习?最终我放弃了股票,直到现在都没有碰过。”没有做成中国第一批股民的华东最终突破重重关卡,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复旦首届MBA,跟随薛求知教授系统学习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
在离开了校园七、八年后再次返回课堂做一名全脱产的学生,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选择,更何况,这次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与他之前本科专业有着巨大的差别。“我本科是学机械的,接触最多的是数据、理论、实验。而MBA 则完全不同,当时从美国引进的case study教学方法,老师带领我们分析具体案例,比单纯的理论讲授,这样的学习更能使我们直观接触到真实的市场和社会。”热爱挑战,对市场富有浓厚兴趣的华东一下子就适应并喜欢上了这种学习的方法和氛围。
不错,复旦MBA课堂的最大特色是重视实践性,不仅课堂内重视,课堂之外更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直通最前沿市场的门。“学校提供了很多平台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了当时国内外商业圈中的成功人士。印象最深刻的是与青岛海尔张瑞敏的交流,当时他的集团总资产有4个亿,他说5年之后要达到40个亿,很多人都不相信,结果他5年之后达到了400个亿。张瑞敏在回答人们的质疑时说过要成功,必须要排除干扰,持之以恒,坚定走一个方向。”这样的执着精神让华东深受震动并感慨良多,在后来他自己的职场历练中,坚持自己看准的方向始终是他制胜的法宝之一。
复旦让我站得更高
做销售,总要从艰苦的第一线做起,华东也不例外,由于身处合资企业,他比国内很多的销售人员更早地感受到了市场的脉搏,当别人还在计划经济的襁褓中,他则开始了辛苦的奔波:在国外市场一个一个地找客户去推广公司的产品。从产品介绍到售后服务,每一个环节都付出了他的努力和心血,也同样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客户资源。他在销售第一线的头笔大生意来自于1989年的广交会:当时华东所在的易初摩托车公司刚刚从日本本田公引进了CG125摩托车,他和他的同事们都在努力想让新产品在广交会上一炮打响,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产品很快吸引起了很多商家的目光,其中广州外轮更是一下子掷下订购500台车的大手笔! 500台车,这是在当时国内同类市场交易中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当他欣喜若狂地向公司总部汇报时,没有人相信是真的,还有人质疑:“不会是骗货的吧?”然而紧接着他就用客户预付的订金彻底打消了任何人的疑虑,这笔生意不但成为国内同类市场销售的一个记录,所采用“国内卖美元”的方式在国内也是全新的。
这种短兵相接的胜利固然让华东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丰富了实际操作经验,但华东职业生涯上真正的腾飞,却还是在复旦毕业之后。
他坦言:毕业之初的路并不是那么好走。虽然入学之时公司非常支持,承诺予以保留职位和薪水,但毕竟两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公司的人事变动已经是沧海桑田。他隐隐感觉到了对自己职业发展空间的限制。
这时候,他决定主动走出困境:辞职,换一个新环境重新开始。怀揣着复旦MBA的教育背景,不知不觉又中多了很多机会,不久之后,他一步跨入了当时顶尖的跨国集团——乐富门烟草公司(后并入英美烟草公司),担任了上海公司的经理。这是个比合资公司更西化的环境,他的职位,之前都是外国人的领地,而他却能以令人惊讶的速度适应。“这都要感谢在复旦的两年半,确实受益匪浅,”他感慨道:“以前学的时候虽然是案例学习,但多少还是感觉有点枯燥,而到了英美烟草,这些理论就有了现实操作的对应,渐渐发现自己理解一些老外们的营销方式和政策就会比别人悟性高,而且自己考虑问题的方法也与以前不同了。”他发觉,MBA的学习给了他一个看问题的新高度,这个高度是超越每一个具体的专业环节之上的,是一个全局、系统的观念。MBA的毕业生在某些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和积累可能确实不如那些精于此业的专家们,但他的目标应该是一个统领大局的全才。华东有一个比方尤其贴切:“我坐下来并不比其他人有优势,但站起来可能比哪个都强。” MBA正是给了他这样一个开阔高远的新视野,让他看到了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从而把握住了很多别人错失的良机。
我与企业共翔
从那以后,华东在心中也规划出了愈来愈清晰的职业目标。“以前做进出口业务的时候我曾经想过,自己大概以后就在这一块领地发展了,直到上了复旦MBA以后,我才逐渐意识到自己应该在营销、市场这一块有更大的作为。”正是因为怀着这样的人生新目标,在他发现自己在英美烟草这种超级跨国公司里永远无法做到决策层时,再一次决定走出去。
经过十几年职场和市场风雨历练的华东,对于自己想得到怎样的成绩,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下取得突破的目标越来越明确了。他现在的目标,已经精确锁定在帮助那些有潜力的企业进行第二次腾飞上,这是一条最适合施展自己才能并最能挑战自我的路。从做技术到做销售,从做进出口到职业经理人,从外企到民企,华东不断根据时代的变迁和自我的成长精确定位着自己的职场之路,清醒地知道自己有动力做什么,有能力做成什么始终是他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取得一个又一个出色成绩的关键。而作为用销售实绩说话的职业经理人,华东非常看重埋头实干的重要性,对于他来说,MBA不是一个作为炫耀的光环,而是实战的武器。一张文凭并不能说明什么,在职场上,尤其是在他这个领域,能坐到怎样的位置,完全是要凭实力来说话的,靠战绩来赢得承认。“我们不需要吹嘘,当你做得好的时候,人人都会看见你。”他用低调的作风和辉煌的成绩,精彩地诠释了这句出自他口中的话。是的,我们都能看到,当他将企业送上腾空的跑道时,自己也冲上了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