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解决了“人”的问题,才能解决经济问题


2016年1月16日,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2016蓝墨水新年论坛”在学院举行,论坛嘉宾和逾千名观众共同展望了2016的发展趋势。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兼CEO、复旦大学校友秦朔教授聚焦【经济复兴与精神复兴】,倡导全民学习的浪潮尽早到来,并表示人的觉醒才能支撑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他强调经济遭遇瓶颈期,更需要企业家增强专业素养与伟大情怀。

中国正在发生大变革,尤其是经济层面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1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章,代表了习近平的经济思想。这篇文章的最后提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三个重大原则,其中最后一个原则就是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报纸上的原文是这么说的:“当前,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我们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人来创造的。对中国的现状来说,提高管理人才的素质和积极性极其重要。我个人有两个建议,一是要让国企领导、各级干部去读EMBA等课程,因为他们管了那么大的资产,如果他们不来读书,他们的人力资本不能提高,怎么去找经济出路呢?二是组织上要体现契约精神,承诺给他们的奖励要兑现,否则岂不是直接打击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如果我们能把人的问题解决,把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出来,经济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那么,怎样解决人的问题呢?我的看法是要解放人的思想。就拿中国的改革开放来说,如果没有80年代的思想启蒙运动,就没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的成功得益于政策,更得益于人的思想解放,得益于好的文化氛围。但是现在的一些思潮显然在往不好的方向发展。比如中央文件说要发扬企业家精神,然而我们的社会一想到企业家就恨不得把他清算,这种仇富的文化氛围怎么可能去激励企业家呢?

再比如资本市场,大多数人是跟风而上,根本没有考虑过风险和收益的对称性,一旦高风险来临就会引发极端事件,然后让政府解决。我觉得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化很难支撑起经济结构的变迁。

当然,思想解放不是马上就能爆发出巨大生产力的。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公元前6世纪思想的回光返照。今天的中国也同样需要这样一种回光返照,亦即深刻意义上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复兴。我们古时候的文化教育理念是开放式的,开放当中产生的东西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像孔子的《论语》里面,经常是孔子提一个问题,各个学生都说,子贡是怎么说的,颜渊是怎么说的;孔子说我赞同谁的,或者孔子有什么样的想法。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一种越来越集中化的教育,只能这么想,只能这么做,这样怎么建立一个创新型国家呢?

经济的转型必须要以文化变革、思想变革、精神变革为先导,这一切始终要以人为核心。怎么成为一个心智上健全的人,怎么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怎么成为一个每天都在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奋斗的人,怎么成为一个在奋斗过程中感到发自内心满意的人?这是复旦的精神,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精神。既然经济有很多问题,我们一时解决不了,不如把精力放在人的思想和文化建设上,这些问题解决了,经济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