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管院马骏校友出任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博士将于下周正式屡新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博士于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马骏博士还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和理事,同时担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创新研究,收获业界高度肯定
本科毕业于计算机系的马骏,在就读复旦大学管理学硕士后,建立了全面而深入的经济管理理论体系,为今后转入经济研究并取得丰厚硕果奠定了基础。之后,马骏赴美国乔治敦大学深造,在学术的世界沉心耕耘,不断以创新思维洞察经济发展的规律。毕业后的马骏凭借优异的才干进入世界银行实习,先后完成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意义的研究成果:他利用博弈论的理论分析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实践方法。后来这项工作内容成为其博士论文的研究课题。
既具实践价值又具理论深度,这正是马骏所追求的学术之路。2000年,马骏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几年来,他跟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往多个国家进行援助,也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更丰富多元的研究素材。作为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的首席经济学家,他一直致力于剖析亚太经济局势,并依据自身经验和研究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
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马骏在业界获得高度荣誉。2009年到2012年,他四度被投资界最具权威的《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杂志选为亚洲经济学家第一名,2009年到2013年连续五次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为中国分析师第一名。这些年来,马骏所进行的创新性研究也备受瞩目——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图、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如何用经济政策治理PM2.5,以及对绿色金融体系提出的的理论框架等等,不仅对中国改革提出了具有实战意义的思路,也为投资者判读大的结构性趋势提供了方向。
结缘复旦,鼎力支持母校发展
对于马骏而言,复旦记录了他充实而灿烂的青春岁月,他也一直对复旦怀有深切的情感。
他的中学时代就在复旦附中度过,本科时他就读复旦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就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对母校深怀感恩的马骏始终不遗余力地支持复旦管院的发展,常常回到复旦为管理学院的学生上课,并多次担任学院在上海、香港等地论坛主讲嘉宾。此外,他还多次与复旦老师合作开展研究,《人民币走出国门之路——离岸市场发展与资本项目开放》、《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治理PM2.5 的经济政策》等著作和研究都受到了各方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马骏及其夫人都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校友。由于长期身在香港,他们也都是香港校友联络处的骨干校友,马骏本人更是担当了两年的联络处主任。在此期间,他帮助学院在当地推广复旦品牌、组织活动、服务和联络校友,工作与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香港校友中享有极高的声望。
业界普遍认为,马骏博士的加入将为央行研究局带来更为多元化的国际视野。我们相信并且期待,履就新任的马骏校友将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作用,他将继续以一个经济学家的角色,以国际视野和创造性的知识洞见助力中国改革,为复旦人做出表率。
马骏校友简历:
马骏,1964年生,1988年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科学硕士学位,1994年在美国乔治城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至2000年,就职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经济学家和高级经济学家;1988年至1990年间,任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2000年加入德意志银行,任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大陆与香港区首席投资策略师。目前他也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担任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