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校友导师聊想法:马宏博校友采访
期待与同学碰出火花
马宏博 2006级复旦MBA春1班校友
上海贝尔无线技术负责人
这次很荣幸能有机会担任管理学院的校友导师,我的同学中有很多人都参加了个项目,大家都感到这份工作很有意义。所以当校友中心发来邀请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就答应参加。我相信“教学相长”,担任校友导师除了为学校贡献一份力量,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目前和我结对的学生有三个,分别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金融方向的硕士和法国的交换生。法国学生的经历非常丰富,甚至拥有飞行驾照。刚看到他们的简历时,我还感到有压力,不过我很期待在我们之间碰撞出火花,一同进步。
管理学院的学生都非常优秀,在战略视野层面并没有太大局限,但落到实处可能会遇到困难,我非常期待能在实践环节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将过去我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目标与他们分享。另外,我从事的是信息产业方面的工作,与时下大热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有交集,希望能够在此方面与学生们共同进行探讨。
回顾在复旦管院学习的经历,有很多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周蓉老师教授的DMD数据模型决策课程、苏勇老师教授的传统文化与管理等。周蓉老师的课程偏重数据模型,而多年前国内的企业环境对数据积累与挖掘等基础工作都不甚重视,管理具有相当的机会色彩,因此这门课程尤其能够弥补中国学生在管理方面的短板,这让我的职业生涯获益良多;而她在备课等细节甚至上课着装方面都非常细致入微,体现了对职业的敬重和对学生的尊重,也令我非常感动。还有项保华老师编写的《战略管理》教材,坦率地说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看懂书里的部分内容,但一旦懂了,会心一笑,受益匪浅。管理上的很多东西都需要实践,有了实践的反馈再回头看理论,可能就会真正懂,还会有新的启发。
作为一位学长,我认为同学们从事管理工作要有专家的聚焦心态。所谓互联网的大平台,其实也还是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对企业运营和管理而言,大方向和格局基本对路的前提下,说一千道一万无非是要盈利、现金流不能断,摊开账本,能赚回钱企业就活了,赚不回来就倒闭,这就是企业的本质。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时光能退回到当年入学时间,可能首先就要加强培养自己这种心态和意识。
校友中心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