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 朱宏杰: 怀大志以求博学,思所问至无不问
朱宏杰
瑞华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
2002级企业管理博士校友
复旦素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启发着莘莘学子。对于朱宏杰博士来说,这两句校训不失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风的一种解读:怀大志以求博学,思所问至无不问。其中包含求学致用的态度,更少不了治学自省的方法论。作为一位老复旦人,朱宏杰博士先行将这些体悟带进他的工作与家庭,也带向了一个时代。
严谨求学,慎思致用
师道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及自己在复旦管院的求学经历,朱宏杰博士念念不忘的是他与导师、管理学院共同的回忆,说起这段回忆,这位老管院人不禁感慨万千。躬耕在事业田里,慎行在人生路上,朱宏杰博士感谢导师授予他的专业知识,为他管理企业打下扎实根基;更不忘内心深处,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谨慎学风与务实精神存一份永恒感激。
回归家庭,拥抱生活
不同于一般成功人士,朱宏杰博士在事业上的巨大投入并没有牺牲他对家人的陪伴。百忙之中,朱宏杰博士一直是管理学院校友龙舟赛的常客,每年他都带着幸福的一家人一同参赛,体验运动的快乐、感受家庭的温暖。也许,朱宏杰博士视管理学院为家一般的存在,携小家回大家,就如龙舟抵岸、小船归港。从其阖家对管理学院校友活动的热情不难看出这样的态度:每番拥抱生活,都是一次返璞归真。
平心自省,直面光环
在人们普遍的视野中,复旦学子身上都罩着“名校”的光环。朱宏杰博士付之一笑,内蕴恬淡的心境以及自我反省的哲思。对他而言,“光环”的确存在,自己不该推辞——这是复旦管院人当有的自信。管理学院的光环散发着审慎、智慧的光。平心自省、不卑不亢,是为君子品格,无别处士风骨:从零开始时,放下光环;遭遇挫折时,铭记骄傲。
Q&A
Q:复旦管院的学习对您职业生涯产生的影响
A:首先,复旦严谨的学风对我影响十分深刻。我记得在一次讨论会上,我的博导(博士生导师)让我去五角场请两位路人,参与到这个讨论会中来。导师借此告诉我,所有的数据、所有的模型都应该基于市场。再者,管理学院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我一套方法论。说起来似乎很抽象,但当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时,将方法论熟练于心者自会融会贯通。如此,很多困难都能迎刃而解。这两点直至现在都指导着我做事乃至做人。
Q:作为每年龙舟赛的联络人,请分享下您担任联络人,组织每年龙舟赛的心得与感悟
A: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是难得的同学聚会,无论输赢,都很有趣。正是“有趣”让我内心冲动,想为大家出一份力、把这个活动办好。另外,从家庭角度上来讲,我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对于孩子的成长、家庭氛围都有益处。因此,在这方面付出的时间都是有价值的。
Q: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校友工作的建议与意见
A:管理学院的校友工作是我目前所知的最为细致、最为用心的。我觉得校友中心可以更多与校友自发组织进行联系:比如线上微信群,与这些组织协调互动,共同做好校友工作。在互联网新生态下,校友联络开放性很强,因此,我认为管院校友工作着重从线上跟进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当前,校友分布的空间形态很分散,过多依靠线下组织成本很高。如果在线上就形成了组织,线下正式活动的效率也能提高很多,这也算是对“O2O模式”的又一反思与活用吧!我希望校友中心公众号能推送一些关于校友各自生活的内容,比如某某校友读书、养生、锻炼的故事,鼓励校友们拥抱生活。
Q: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A:首先,要坚持自己的目标,一开始一定要有一个大方向,坚持起来也许会很辛苦,但不要轻易的改变方向,一定要坚持,坚持太重要了;其次,有时要忘掉自己复旦的光环,尤其是要褪下稚嫩的傲气。踏上社会后,你会发现自以为看明白的东西其实完全没那么简单。所以不要自以为是,从零发展,要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让社会更快地接纳自己。第三,永远记住自己是复旦人,这与第二点并不矛盾。记住这一点,意味着还有复旦人的志气和品节。当遭遇挫折时,“复旦管院人”五个字,就足够成为让你自信、骄傲、时刻准备反击的理由。
Q:值此复旦大学创立商科教育100周年之际,对学院的祝福
A:希望管院人能为学院增添更多的光环,也希望这些光环能承前启后,一代代管院人有更好的发展!
管理学院校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