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 林逢春:享受学习的过程
林逢春
宏将传媒总经理
2008级复旦EMBA校友
俗话说:“酒香不惧巷深。”林逢春,正是海峡彼岸、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吸引而来的众多业界精英之一。在家学感召下,林逢春校友心怀“结交天下英才”的愿景、追随母亲的足迹来到管理学院学习,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一批志同道合、堪称“天下英才”的友人。
宝岛向学,千里以赴
家在台湾的林逢春没有让台海阻挡自己求学的步伐。当母亲结束复旦EMBA的学习之后,正在计划提升自我的林逢春第一时间得到了母亲的建议——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深造。这是怎样一个让母亲觉得获益匪浅的地方呢?怀着好奇和期待,林逢春搁下工作、踏上迢迢千里的求学之路。
良师益友,相见恨晚
在读书期间,林逢春与同窗结下了深情厚谊,即使离开校园后,这份感情依然未淡。他把在管理学院的最大收获归为“一批良师益友,一群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可以相处融洽、互帮互助的有为之士”。
享受过程,用心良苦
业已走出校门的林逢春,如今回看校园里仍在怀梦奋斗的学生,一时间,万千感慨,祝愿皆系于一句:享受学习的过程。言简意赅的话语不失为对管理学院“终身学习”理念的又一延伸。
Q&A
Q:是什么因素驱使您选择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跟我母亲有很大关系。说来有趣,我母亲是2007级EMBA,我是2008级EMBA,我是我母亲的学弟。正是母亲进修回家后的大力推荐,让我对这所学院满怀好奇与期待,报名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EMBA项目。
Q: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学习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哪些影响?
A:改变了我的气度。说来轻巧,其实得来不易。气度的养成源于做人做事,又归于做人做事。气度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体现,君子气度,不仅要养成,还需维持,就需要不断的自我鞭策。读书期间,我有幸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相识、接触了各行各业的“君子”,可算是“近朱者赤”了,加之课堂内外,比如课题、项目上的磨合、teamwork,我们彼此给予生命中正面的影响。我最大的收获无非如此——在一个开放的平台认识一群优秀的人,学会谦和地做人做事。
Q:回到台湾后,您担当起台湾校友的核心联络人,经常组织台湾校友活动和聚会。您是如何权衡自己时间的?
A:我觉得,事业上的压力,人人都不可避免。用白话说,你既然吃这口饭就必须要做好这份差事。但校友工作不一样,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担任联络人的,在这份工作中,我收获了太多太多。如果说,操劳事业是物质需要使然,联络人的工作即是情感驱动的自发与自愿。
Q:作为台湾校友联络处主任,您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校友工作有哪些意见或建议?
A: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像这次重返校园,办得既温馨又有趣。我觉得校友工作就该是这样,不仅要做出学术性,更要做得活泼、愉悦。
Q:您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心得和他们分享吗?
A:Enjoy the study time! 不仅要珍惜校园里的时光,更重要的是学会去享受学习。
Q:值此复旦大学创立商科教育100周年之际,对学院的祝福
A: Keep going, then we always make others like us better! 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再接再厉、继续前进,吸引、输出更多的英才!
管理学院校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