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其领导者同时也是市场资源与人力资源的组织者,识才、聚才和用才是他们关键的职能。而身为昆仑控股的董事长,叶健正是将“识对人、用对人”的概念贯彻在整个集团的发展过程之中,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把握时机,直面市场
2003年,大学毕业已三年的叶健决定下海闯荡,加人昆企置业的前身浙江旅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
2011年,在叶健成为董事长的九年后,昆企置业已经做到年营业收入约50亿元的规模,在《2012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100强》榜单中位居第52位。
对于昆仑置业的璀璨业绩,叶健认为其根本原因是“赶上了好年份”。而串实上,带领昆仑置业一路走来,叶健承担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压力。2003年他斥资6亿拍下“水印城”-月5日寸的6亿对昆仑置业相当于“倾其所有”“而我认为只要看准了,坚持下去就有希望。”2006年,昆企置业开始走出浙江,到成都、沈阳、福建等地布局,连打下好几场漂亮仗。压力之下,昆仑置业在快速扩张中还面临着管控体系复制化所引发的管理挑战,而叶健力排众议为公司作出准确的定位:专注长三角和环渤海的区域地,从而有效避免了体系复杂化。“回归管理,提高品质”,这是叶健一直以来的追求,也让他将昆仑置业带上一座又一座高峰。
凝聚英才,快人一步
“昆仑置业脱胎于国企,却成就于民企,这一点我非常骄傲。”叶健认为昆仑置业保留了国企一个很好的优良传重视人才培养,同时也进化出了统一民企管理的灵动性,使得昆仑置业在做决策时不单能在思想上“快人一步”,也在具体执行上“快人一步”。
在叶健看来,昆仑置业的董事会团队属于年轻化团队。“从五年前我们们就开始从昆企控股中拉出一部分非基建的项目,如投资一系列金融项目——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银行,当然也投资了一系列文化传媒领域的项目。”以上投资项目几乎全由年轻的高管团队运营。“只要他们提出的项目够好够有诱惑力,就会被我们提上日程。”
在昆仑置业,不仅年轻高管们有锐意进取的战斗勇气,“老行家们”同样亦有自己的能干劲。“公司会外聘一些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高管,再送他们去读复旦管院的硕士学位。当工作经验与系统性的学习融到一起,他们能更快把握住新产品或新行业的机会。”对于在复旦进修所获得的提升,叶健深有体会。
稳中求变,文化“长跑”
若设一个时间表来看昆仑控股的发展,其涉足的行业依次是建设、智业、商业运营、物资贸易、金融投资,而其最后一个进入的行业就是文化产业。昆仑控股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了文化公司,并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操盘,除了拍电视剧、电影,还做网游。
听起来昆仑控股投资的文化公司与别家并无不同,但背后的期望值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叶健为我们打了打算盘,坦言投资回报的期望并不在金钱上。“对于每年净利达十多亿的昆仑控股而言,每年来自文化公司几千万的营收并非什么重头戏。”他明确表示,“我更关心的是品牌效益和政府的支持。若有机会,我希望几年后有上市的空间。
进人文化产业不过是叶健对昆仑未来十年的产业布局。他很喜欢采用多种方式保持昆仑控股的竞争力,产业多元化正是他十分背睐的手法之一。相比时刻在变化的国家政策和行业形势,叶健却希望变中求稳,当一个领域内的“长跑者”。
“2010年前后,我们想过上市。但出于各种原因,我们没能抓住这个机遇。另外,追求稳健发展的确让我们丧失了一些高盈利机会。”但即使如此,叶健仍坚持要一个稳健发展的昆仑,而不是狂飙突进的昆仑。“我们要做长久的生意,赚得了钱,也担得了风险。”他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