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瑛

2012年度学院服务奖入围奖获得者
2007级复旦-BI(挪威)国际合作MBA
原考林公关及市场总监

她是我院BI项目校友和招生工作的热心推广者。为使新生尽快融入项目学习中,她利用大量私人时间组织和串联所有班级;作为复旦的校友,她尽可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推广复旦的品牌。她还担任BI项目聚贤荟慈善部理事会长的职务,筹办过许多慈善活动。

印瑛是开朗的,热情的,爱玩的。正是她,将复旦BI项目的各班校友都串联在一起,用“好玩”的事情组建了一个愿意分享的团队,也把大家的爱心与热情播撒到四面八方。对印瑛而言,复旦BI项目为她拉开了人生转折篇的帷幕:在这里,她从一个买手成长为公关市场总监,从一个管理者成长为职业经理人,还从一个慈善参与者成长为组织者。

他们是我的人生导师

2007年,印瑛正在试图寻找新的职业发展方向,单纯采购商品的买手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她对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的需求,于是她来到复旦选择了BI项目。

印瑛的求教并未随着学业的终止而结束。此后这些年,凡是遇上难题,她还是喜欢联系BI项目的任老师,向他咨询建议:“任老师和BI项目的其它老师对我而言意义很大。他们并不只 是我两年的学习导师,而是指点我迷津的人生导师。”

虽然毕业于复旦BI项目已近四年,但印瑛的名字也一直被项目老师们挂在嘴边,仍旧念叨着这个爽朗热情的大女孩,甚至每次新生报到时,都要请上印瑛为新生们演示BI项目的课程并分享学习经验。“我很乐意这么做,” 印瑛道,“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我一定能帮就帮。”

用“好玩”串起所有人

“好玩”这个字眼,经常出现在印瑛的口中。她对新鲜事物一直抱有探索的激情,喜欢做好玩有趣的事情。

一张张聊起校友们活动的照片,印瑛显得兴致勃勃,仿佛又回到了读书时光。她能清楚地点评每一次BI项目的跨班联谊活动:从活动的独特主题到搞怪的故事背景,从设计有趣的活动衣服到安排穿越的舞台剧情,她曾经投入心血,也一直享受着这份快乐。“其实我们就是想做一些特别的活动,希望参加的校友们都觉得有意思,也愿意经常来参加我们的互动。可以说,这是我们组织这些班级串联活动最大的心愿。”

印瑛曾举办过三届六一儿童节的串联活动,年年有新意,年年都出彩。其中一次的主题是“回到小时时候”:参加者必须穿上二三十年前的衣服来一番集体怀旧。那么多校友,戴着清一色的红领巾,在清一色的田子格簿上用左手写下老师布置的作业,场景好玩又动人。“我那一次的角色是老师,还特地拆了我家无绳电话的天线作为教鞭,带去参加活动。那一天非常热闹,好像所有人心中的童真都被释放了出来,我们在一起做了很多有趣的游戏。”印瑛笑着回忆当时的场面。

虽然常常和同学们一起策划、组织和参与各种活动,但印瑛却坦言他们并非“单纯的玩乐伙伴”,而是彼此交流、携手共进的朋友。“我们每个月末都有午餐会,大家都会出来聚一聚聊一聊近况,也分享很多亲身经历的案例。” 她补充道,“大家都来自于不同的行业,都有这样那样的人生经历和职业故事愿意分享。当初我在经历职业转型时,也获得很多校友的帮助和支持,对此我十分感激!”

慈善的目的,是授人以渔

2001年,印瑛去某胸科医院做心脏的小手术,需要住院。她突然看到病房旁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哭得很凄凉,旁边还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旁边的病友告诉我,这家人人从安徽来,因为小女孩有先天心脏病,全家已经砸锅卖铁做手术。后来手术做完了,还欠着医院两三千医药费。这件事情为印瑛开启了接触慈善事业的窗口。当时有一位英国老太太就在这个胸科医院开设了Heart to Heart的慈善项目,帮助照顾医院的孩子们。从加入这个项目的第一日起,印瑛尽其所能地做好每一件事。“我真没想到自已和慈善事业这么有缘,07年加入复旦BI项目后,我就开始担任聚贤荟慈善部理事会长的职务,筹办过许多慈善活动。那时候我开始意识到,慈善事业是我的兴趣所在。当我发现能有机会帮助别人时,我会觉得非常开心。”

对于慈善,印瑛心目中有着清晰的定位:“我不认为光向受助者提供钱和物品就足够了,这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我们更主张采取授人以渔的援助方式。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受助者终有一日可以靠自己生活成长,而不是一直寻求慈善机构的庇佑,这才是我投身慈善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