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个阴差阳错的契机让张小海来到了亚洲动物基金,从此他便和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他参与的“狗医生”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茶、归真堂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但对于他而言,公益绝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一项很重要的事业!
从“狗医生”那里学到关爱
学习英文出身的张小海,毕业后从事了多年酒店行业的管理工作,然后自主创业,先后从事酒店软件开发和翻译业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亚洲动物基金,黑能关爱计划、给黑熊养老送终等有趣的事情深深地吸引了张小海。他就这样决定加人亚洲动物基金。 如今,张小海进入亚洲动物基金巴经十年了。十年间他做了很多工作,拥有了好多难忘的记忆。
刚加入基金会几个月,张小海便负责了在大陆地区启动基金会的“狗医生”项目。“狗医生”是一个动物治疗项目:选拔性格温顺的狗狗,让它们去医院慰问病人,去老人院看望老者,去特殊学校跟孩子们玩耍,让温和的陪伴治愈那些心灵有创伤的人。“从动物身上,其实我们学到了更多,比如无私的爱和全心全意的陪伴。”张小海说。
以勇气和智慧保护黑熊
2011-2012年,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张小海及其所在的亚洲动物基金与归真堂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亚洲动物基金一直在从事黑能救助的工作,呼吁取缔活能取胆。他们花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运营着一个拥有百余只黑熊的救护中心,同时也进行着取缔活熊取胆的公关行动。归真堂上市是一个偶然事件,但能够如此成功地让取缔活能取胆的观念路人皆知,其中有必然因素。
对于归真堂事件,张小海总结道:“归真堂事件是中国动物保护进程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媒体影响力最大的经典案例,它让取缔活熊取胆的意识路人皆知,并且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2007年开始,张小海协助三位创作人一起拍摄了纪录片《月熊》。他们与香港文汇报的记者能君慧多次到东北的熊场进行暗访。现在回忆起来,张小海依然感到惊心动魄:“我们经历了很多风险,扮演过投资人假装买熊胆,谨慎地保护着录像带以防对方的围追堵截。好不容易,花了两三年时间终于将《月亮能》拍了出来,现在网上很多的照片和资料都是当时拍摄的。
张小海认为,亚洲动物基金的目标不仅是对黑熊进行救助,而是通过与政府合作,取缔或者终止活熊取胆这个产业。公益,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这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一项很重要的事业。
让NGO发挥更大价值
2005年到2009年,张小海曾经担任亚洲动物基金四川龙桥黑能救护中心的总经理。在这四年的时间里,他凭借着自己的酒店管理经验,一点一点地建立起了救护中心的管理制度。小到一张报销单、采购单、人事变动表,大到行政、财务、人事制度,张小海逐步地建立起了一-套管理体系。
2009年他报名了复旦-华盛顿EMBA项目。他坦言:“我考察了很多项目,包括中欧的项目和上海交大的一个法国项目,我觉得复旦-华盛顿项目的学术性是最强的。这个课堂不是搞关系的课堂,而是学习管理知识的课堂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我的猜想。
在复旦的学习让张小海意识到,商业机构之所以器要管理是因为利益的驱动,而NGO是没有这样的驱动力,所以它的管理有时会出现问题。但从另一个层面上看,NGO对社会的贡献可能比商业机构更大,所以更需要良好的管理。张小海动情地说:“我很庆幸自己能够过上现在的生活,保护黑熊的事情我会一直做下去,我未来的目标就是做帮助NGO的NGO,让NGO发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