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毕业已有六年,王修平却似乎从未离开过复旦EMBA项目。或是沟通各位校友、或是为新校区尽心尽责,他在繁忙工作之余总不忘回馈母校最让老师们记得王修平的事,是2012年他协母校赢得三项EMBA英国金融时报FT全球排名的经历。王修平对此却是谦逊的,他说 :“我喜欢复旦,复旦也为我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所以,当复旦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尽我所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用创新的精神做事
1982年,王修平顶替父亲参加原上海海运局工作,从最基层的水手做起。长期的出海生活和不稳定的归期使得许多海员患上了职业病,而王修平却自有应对之道:“那时候想法很简单,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得更好。当你集中精力努力工作时职业业病带来的压力将得到大大缓解。”
正是这样一种努力、用心“把工作做得更好”的心思,使得王修平从此踏上积极创新之路。在担任“二副”期间,他曾创新海图资料管理而得到公司的肯定和积极推广:他所任职大晶的“华志”和“宁安10”轮,也因其创新管理均被评为交通运输剖标兵船;整个在船期间,王修平更摸索解决了“宁安型一浅吃水肥大船”的船舶常数难题,受到客户和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
因为创新工作成绩非常出色,组织上对王修平的工作能力告予了更大的期望,于1998年将其调人成立仅一年的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也自此开启了他十四年的航运企业管理生涯。2011年,王修平带领团队获得创新管理二等奖,不同航线7次突破历史最高配载记录;2012年他又多次打破单船航线历史装载记录,使得公司配载管理水平迈上新合阶;他更带着预记中心支部连续两年获得公司创先争优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
用珍惜的态度学习
在王修平的心中,学习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他总是格外珍惜求学的机会。王修平深深明白,中海集运这艘快速发展中的海运巨头正在尽一切努力强化自身的航运优势,并达到国际化航运巨头的发展目标,当时在企划部任总经理的自己更要与时俱进地赶上公司的脚步。有学习力才有创造力,一个组织的学习能力是其竞争优势的核心。在这一关键时期,EMBA的课程无疑为他带来更多全球化的领导意识,以及更为与时俱进的管理艺术。
再困难的学习王修平都持之以恒地坚持了下来。他相信勤能补拙,也从这段学习经历中收获良多。“复旦EMBA的每一课程,都让我获益匪浅。我在学习创新中提升素质与能力,在就读期间同时获得了高级经济师和高级工程师职称。”
用感恩的心回报母校
对于在复旦的学习时光,王修平一直心怀感恩。正因如此2008年,王修平被选为第二届班委的财务总监,从那时起,就积极投身到班委的各项活动组织中。自复旦毕业后,工作繁忙的他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为校友们搭建活动平台、创造交流机会。
2012年,著名的FT全球EMBA项目排行榜启动评选,王修平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到评选之前的班级采样过程中。一系列繁琐的工作持续了足足两个月时间,但王修平对此却十分重视“要知道,参与采样的同学质量与数量以及对采样工作的认真程度,将直接决定管院的排名。最终我们成功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12年有三个项目荣登《金融时报》EMBA百强榜。” 当我们问王修平为什么愿意花费那么多精力组织校友工作时,他认认真真地回答:“复旦校友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我们应该坚持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在彼此交流、增长学识的同时,也能够联情联谊、激发斗志,并丰富我们各自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