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梦想,梦想环游世界,也会梦想帮助他人。2006级复旦MBA校友刘润,一个勇敢地选择辞去微软高管职务的人,正是以过人的勇气和智慧践行着自由旅行和积极公益的理念。从“捐献时间”到“百仁基金”再到如今的“泉公益”,刘润将公益的理念深刻地写在人生书卷上。
公益如泉,清如许
“泉”,以甘甜清澈而为世人所喜,刘润联合创始的“泉公益”正是取其透明之意,试图打造一个公开透明的公益平台,为中国的公益事业所遇到的瓶颈提供一个解决思路。 对于现在公益领域出现的问题,刘润自有一番看法:“公益组织所受到的不信任,并不仅是因其不专业,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其不透明。”而“泉公益”平台就像淘宝,人们可以随意浏览、挑选符合自身价值观的公益项目进行网上捐款。捐款之后,公益组织按时按阶段在网上更新项目的进程,指款人可以像在淘宝购物一样给公益组织打分。
“泉公益”对公益捐赠里最关键的两个环节“捐款管理”和“项目管理”进行了非常严格而细致的监管设计。通过网络技术支持,让捐款资金的用途、去向、效果,项目实施的情况、成效以及项目完成的结果都能最大化地呈现在捐赠者面前。“泉公益”给国内公益行业的“透明”运作树立了标杆。
用商业模式做公益
作为微软的管理者,敏锐的商业头脑让刘润想到“用商业的理念、商业的行为、商业的方法来做非营利的事业”。
2005年10月23日,国际志愿者日刘润和他的伙伴们成立了“捐献时间,分享快乐”网站。这是国内第一家借助互联网以像eBay一样的C2C模式,合理匹配志愿者和需求者的公益平台。在“捐献时间”系统中,网站详细记录每名志愿者的专长、参与过的公益活动、捐出的时间、得到帮助的人数,以及志愿者和船求者的互相评价。“这就是一个信用累计的评价体系。”2007年3月19日CCTV新闻台播出的中华慈善奖颁奖典礼上,“捐献时间,分享快乐”宣布和央视合作“慈善1+1”计划。在“慈善1+1”的计划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捐1-30元钱。
以旅行之名,行公益之事
刘润是一个坚韧的户外旅行爱好者,而这个爱好又与他的公益梦完美契合在一起。2009年,就在他南极之行以前,刘润突然冒出了“旅行公益”的念头:以旅行之名,行公益之事。他在公司以及网上都发出了邀请:如果谁愿意在2012年捐款20小时做公益事业,他就会在南极之旅的起点乌斯怀亚寄回一张充满祝福的明信片。“如果我替100个人把祝福绕地球一圈寄回来,每人捐献20小时,那就一共有2000小时,正好相当于一个人全职为公益事业工作一年!”最终,他在乌斯怀亚小镇的邮局寄出了480张明信片。
如果说去南极是探索世界,那么去北极点就是探索内心。2013年7月,刘润奔赴另一个极点一一北极。这一次,刘润在微博上发出“爱心24小时”的邀请,寄出1000张明信片,累积有20000个小时。在他看来,这已经是不可小觑的投入。一张张飞越了欧亚大陆的明信片,就这样带着刘润对于公益的希冀飞到更多有爱心的人身边。
“勇于选择而不后悔,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因为喜欢自由的生活,他辞去了外人艳羡的微软高管职务,把自己的时间分成了四个部分:未来的事业、公益、旅行、写作。公益是非常伟大的事业,在具体如何帮助他人的问题上,刘润又表达出与众不同的理念:“中国有许多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但是同样有许多愿意帮助他人的人。我要做的是帮助那些愿意献出爱心的人,让他们有一个动力和平台去帮助他人。”这恐怕也是刘润的公益“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