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铭

2021年度创新成就奖获得者
2005级复旦EMBA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1年10月15日,伴随着一声声铜锣声响,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珠海冠宇”)正式登陆科创板,实现了珠海企业在科创板上市“0”的突破。
在外界眼里,这是徐延铭创立珠海冠宇15年来最高光的时刻。但是他也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没有变轻松,企业有了更大的舞台、更远的目标,唯有创新才能让企业更加强大。

首次创业遇挫 求学复旦再出发

“60”后徐延铭是一名典型的工程师创业者。大学毕业后,他在港交所上市公司光宇国际旗下的核心子公司哈尔滨光宇电源有限公司工作,专注电池研究。

2003年底,徐延铭离开老家,和朋友一起在杭州创业,但这次创业不太成功。“我是理工科出身,比较擅长技术,但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

于是,2005年,徐延铭决定选择复旦大学 EMBA继续深造,“复旦的学术氛围浓厚,我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管理学训练,譬如宏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老师从历史角度讲管理等课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延铭说,创业后他还会经常翻看上学时的笔记,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EMBA 课程结束后,徐延铭又继续在复旦报读了“两岸总裁班”。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同学也给徐延铭带来了很多启发,“无论是他们自己的企业经营方式、经营理念,还是待人接物的处事方式,都给我很多触动。”

这段求学经历让他对再次创业有了更大的信心。过去多年里,徐延铭和EMBA 班里的同学们保持着良好的互动,他也会请复旦EMBA 的教授到企业参观指导。

成功预判市场趋势 快人一步进入聚合物电池市场

首次创业遇挫后,徐延铭接到哈尔滨的老领导邀请,让他继续回去工作。彼时已在南方闯荡多年,开阔了眼界的徐延铭并不想回去,最后他和老领导商定,由他去珠海建立光宇的分公司,和光宇的动力锂电业务错位经营,开拓消费锂电市场。

2007年,徐延铭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珠海,带领150人团队开始创业。虽然公司刚起步,但徐延铭心中已为公司选定了一条坚定的发展路径。

“锂电池有很多种。从外形上看,有圆柱形电池、也有方形电池、以及我们叫做软包或聚合物电池。”聚合物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小型化、轻量化等特点,但在当时市场上并不多见,一般用于 MP3等穿戴设备上,笔记本电脑的主流配套的还是传统圆柱电池。

徐延铭判断,未来笔记本电脑、手机一定会成为聚合物电池的主流市场。于是,公司在继续销售穿戴设备的锂电池同时,将更多重心放在笔记本、手机的配套锂电池的市场开发上。

徐延铭的这一判断来自于深耕电池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也来自于对市场巨头们的敏锐观察。“2007年,苹果公司推了出iPhone和MAC,两款产品用的都是聚合物电池。”他说。

事实证明,徐延铭的判断是正确的。2009年后,国内笔记本电脑厂商陆续改用聚合物电池。至2013年,软包锂电池市场规模迅速增加至108亿元,3年内实现了1.7倍的大幅增长。“快人一步”的珠海冠宇也逐渐在这一细分领域中打响了知名度。

紧盯顶级客户 跻身行业巨头之列

“目光紧盯行业里的顶级客户”,在徐延铭看来,这是珠海冠宇能够迅速成长的一大窍门。

虽然清楚知道,当时自己的工厂规模偏小,很难通过顶级客户的审查,他仍坚持把拿到顶级客户的订单作为自己的目标:“公司很小的时候,有的客户根本不理你,好不容易把客户请过来,现场审查往往也是以失败告终。”

但徐延铭认为这一切都不是白费功夫,“我们公司的原则是以客户为中心,无论产品质量还是现场管理,都要满足客户的需求。那么你只有跟高端客户接触了,才能知道他们的需求,虽然我们暂时达不到他的要求,但是他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指出我们未来改进的方向。”

15年后,珠海冠宇已发展成为全球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主要终端客户为全球知名的笔记本电脑及智能手机品牌厂商。

2020 年,珠海冠宇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锂离子电池合计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智能手机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五,已进入苹果、三星、 VIVO 等厂商的供应链体系。珠海冠宇从一家不知名的小工厂起步,已超越了国内外大部分竞争对手,跻身行业巨头之列。

这一切的背后,得益于徐延铭对企业发展路线的清晰判断与坚持:以提高技术为本,不断投入研发,提高产品质量。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珠海冠宇研发投入分别为1.70亿元、3.19亿元、4.06亿元,3年累计投入8.95亿元。

以创新促发展 全面开拓新市场

伴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位于珠海的消费锂电池和位于哈尔滨的动力锂电池业务,在过去几年内都实现了飞速增长,都需要资金投入。最终两家公司决定分开发展。2017年,珠海光宇正式独立,更名珠海冠宇。

市场好起来了,企业做大了,对于徐延铭来说,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大量的资源和人才都涌了进来,竞争更加激烈了。现在的企业生存法则和当初的生存方法完全不一样了。”徐延铭说,企业壮大之后不再可能像小公司一样能够随时喊停、随时转向,要走得稳,也必须抓住机会走得快。僵化会失去竞争力,唯有创新才能让企业保持活力。而这个创新,不仅仅是产品创新,还需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领导者必须把权力下放,激励员工自主创新。”

在珠海冠宇,创新分为三大块,管理、研发和制造。其中研发又分为基础研发和产品研发。“基础研发可以和产品距离远一点,可以天马行空自己去做,只要能立项,我们就会给资源,也可以联合外部高校共同研发。”

IPO上市募集资金除了用于扩大产能,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完成研发中心升级建设,率先布局固态及锂硫等下一代电池的研究与开发。

在公司层面,珠海冠宇学习了世界制造巨头丹纳赫的DBS商业系统,全面提高精益管理、员工领导力以及促进业务增长。徐延铭希望通过这一体系的建设,促进公司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

在徐延铭看来,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一次创新都是对过去的自己一次彻底审视和灵魂拷问。

“你要去创新,那么首先要对现有的模式和方法进行刨根问底,你过去为什么要这么做?目的是什么?带来了哪些价值?现在是不是还符合需求?如果你问清楚了,也就知道问题在哪里,需要在哪里创新。”

2021年上市后,珠海冠宇开始布局动力电池领域。“过去我们与哈尔滨的光宇有分工,动力电池涉足的少,但也有积累,现在我们已经在消费电池领域看得到天花板,而动力电池是一个数倍于消费电池的更大的市场,对于制造业来说,规模关系着供应链成本。”

虽然动力电池已经巨头林立,但徐延铭也不着急,“我先把我自己的事情做好,在动力电池领域,我们也有擅长的地方,也知道客户的痛点所在,只要能给客户带来价值,慢慢就可以做起来。”徐延铭相信,在动力电池领域,他仍然有机会把珠海冠宇从排不上名的公司带上遥遥领先的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