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宗达

2021年度学院服务奖入围奖获得者
2009级复旦EMBA
2012级复旦大学-香港城市大学DBA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高级行政管理合伙人

从EMBA到DBA,长达八年的复旦求学之旅让贾宗达难以割舍这份珍贵的母校情。他感叹于在复旦结识的良师益友,更选择以一份“成人达己”的情怀,力所能及地将这份特殊的“归属感”传递给更多校友。

到复旦管院念书,
让我真正融入了上海

贾宗达来复旦读书有两个渊源:年少时,贾宗达在高考志愿中填报了北大和复旦。本科就读北大后,他却在心里藏下了对复旦的向往。为了回应这份“复旦情结”,他来到复旦管院,先后就读了EMBA和 DBA项目,读出了感情,读出了故事,更因此让他在上海生了根。第二个渊源与贾宗达的职业相关:他从事的是证券法律工作,而复旦管院在这方面的学术水平堪称一流,这更加坚定了他的选择。

正式入学EMBA的第一年,四十四岁的贾宗达自告奋勇竞选成为了2009级EMBA班的班长。在项目组织新疆移动课堂之时,为了提高活动的成行率,贾宗达逐一对接了全班67位同学。考虑到班上同学白天要工作,晚上也有应酬,他大都是从晚上八点开始开始通话,直到凌晨一两点。就这样连续熬了三个晚上,他才把全班同学的电话全部打通。不少校友被他的坚持所打动,积极回应了报名。

贾宗达经常开玩笑说自己行事“中规中矩”、为人也“不那么有趣”,但时间久了,大家还都能感受他的认真和用心。默默做事的贾宗达也因此收获了同学们为他准备的“特别惊喜”——一件签满了所有人名字的球衣,而上面的那句“我们爱你”,更是成为贾宗达日后坚持服务同学的重要动力。

在一个城市结缘一所学校,在一所学校开启一段新的归途。个性里始终是“读书人”特质的贾宗达,终究还是以读书的方式,在复旦管院找到了令他安心的归属感。而奉献母校,正是他对这份归属感的感恩与回报。

为校友做事,
我感到很知足

贾宗达在毕业后积极回馈母校,并出任城大─复旦DBA校友联谊会会长。在他看来,校友联谊会的搭建有助于加深现届同学及毕业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从而发挥更强的凝聚力,齐心推动母校的发展。即使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处理会务,他也觉得极有意义:“能够获大家推举成为会长是我的荣幸,未来还需要更多热心和愿意付出的校友加入我们,使我们与母校的联系更加紧密,让校友联谊会继续茁壮成长。”

在DBA项目十周年之际,作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生成长基金理事、DBA校友联谊会会长的贾宗达还发起了募捐倡议,希望同学们饮水思源,反哺母校。该倡议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最终,DBA校友联谊会共为两院筹集款项100万元,其中50万元用于支持管理学院政立院区的建设。

繁忙的本职律所事务之外,贾宗达仍欣然接受了“复旦MPAcc项目校友导师”一职的邀请,与“后浪”们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人生阅历。而在去年下半年,他又肩负起了复旦CC公益财商社理事会会长的职务,延续和传递“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致力于用财商智慧启迪下一代。

在贾宗达看来,求学复旦的数载时光让他在个人能力、认知和境界上都收获颇多,而他也十分乐于将这一与学院的常态化交流进行下去。“学院的教育给我们带来了提升,而校友们也在自己的各行各业为学校添光增彩,这本就是一种互相提升、互相成就的关系。能够为校友们做一些事情,让我感到很知足。”

以身作则,
当好志愿者与沟通者

“对于我来说,那些校内头衔所塑造的从来都不是一呼百应的leader,更多时候是一个志愿者和沟通者的角色。我知道自己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去为大家服务。”而今,连任两届校友联谊会会长的贾宗达即将交接自己的会长使命,但在他看来,不论身份如何改变,自己持续服务同学的初衷不会改变。

他以身作则地为下一届校友联谊会新会长做出了最好的榜样:一是服务意识,二是主动积极的态度。

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年来始终坚持为校友服务?贾宗达分享了自己对于“忙”的解读:“一个‘心’加一个‘亡’构成了‘忙’,当你不把这个事当回事的时候,你就忙了。”在贾宗达的心里,联动校友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对于绝大多数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的校友而言,他们天然地会有一种希望亲近学校、联络学校的愿望和态度,因此,校友和学院双方的主动互动必不可少。”

在他看来,人的精力有限,校友活动没办法做到尽善尽美,但校友们真正在意的不是这些,而是重聚母校的机会,这样的机会理应多多益善。

未来,除了协助新人把校友联谊会建设得更好外,贾宗达也希望能够以更多新的角色、新的视角去对接复旦管院,为校友事务献上自己的一份力。“成人达己,你在为其他人付出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