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被誉为衣冠上国。中国纺织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代,中国人即已发明了手摇织布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这个曾经织造出薄如蝉翼、美若流锦之华服的国度却在纺织机械领域被远远抛下。
上世纪90年代,一位自小跟着外公学习制作手摇横机,17岁即以“横机小神童“而闻名乡里的青年,以制作手摇横机开启自己的事业之路。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凭借着三十年艰苦卓越的技术创新,带领着企业跻身全球纺机制造“豪门”之列,让中国纺机制造重返世界高手之林,更以“中国智造”引领行业创新潮流。他就是孙平范,复旦EMBA2010级校友。
“豪赌”技术突破
与“豪门”平分秋色
1990年,20岁的孙平范只身前往当时针织企业密集的台州,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
彼时是中国纺织业井喷式发展的序曲,横机的市场需求也跳跃式增长。年轻的孙平范凭借着自身的技术优势把握住了这份巨大的时代红利,赢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3年,事业初成的孙平范回到了家乡慈溪,再度创业成立宁波市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放弃已小成的产业再起炉灶,这完全不是少年即老成的孙平范的风格。事实上,孙平范在布一个更宏大的局。
闯荡商场多年,他的视野和商业敏锐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预见到全电脑横机取代手摇横机是不可逆的大趋势。届时,中国横机的市场将是外企一统天下。形势严峻,孙平范破釜沉舟,拿出自己十余年的财富积累,并抵押房产进行融资,以创立新企业全力投入全电脑横机的研发。
当时,慈星的自主研发能力还很薄弱。孙平范一年里跑了80000公里,东奔西走引入国内外技术专家作为外援。“为了研发,连续300多天,我和技术团队、外援专家都泡在工厂里。”
2004年,慈星实现技术突破。其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国产电脑横机问世,一举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市场的格局。技术品质过硬、价格比同类国外品牌更具优势的慈星横机横扫市场。2009年,国产全电脑横机销售量超过进口设备,确立市场王者地位。慈星也跃变为国内智能针织装备的龙头企业。
孙平范这次“豪赌”式的技术创新不仅创造了巨大的财务回报,更重要的是慈星自己的技术团队也在这次”冲锋“中成长并成熟。巨大的成功,也愈发坚定了他“掌握核心科技,引领行业发展”的经营理念。
全球并购
从“制造”蜕变为“智造”

虽然慈星实现了全电脑横机的单点突破,但已决意逐鹿全球的孙平范深知,中国纺织机器制造行业和拥有百余年发展历史的西方同业相比,差距是明显的。
“智能化针织机械产业是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企业要领先,研发速度一定要快。而这个行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周期长达三五年。只靠慈星当时的技术力量,企业完全不可能在短期内追上国际第一梯度。”孙平范回忆道。作为企业掌舵者,他更明白国际竞争不仅是技术竞争,更是产能、市场营销等全生产链的竞争。
精明的孙平范很快确立了慈星征战全球的策略,进行海外并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孙平范“抄底”的机会来了。2010年,慈星全资收购世界第三大电脑横机制造商——瑞士事坦格集团及其下属产业。这次并购使慈星在产能、技术及国际营销网络、品牌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其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慈星的主打产品——电脑横机也借势进军国际市场。
这次并购让孙平范确立了“对外扩张、业内兼并”的国内外双品牌战略。基于这一战略。孙平范又参股了意大利Logica公司,建立了独有的国内外双品牌合作研发机制,此举使得慈星占据了制板软件研发的制高点。而慈星欧洲研发中心的设立,则表明了慈星全球技术创新体系的初成。
通过并购与自建,孙平范不仅将商业版图扩展到全球,更是为慈星构建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使其拥有强大而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支撑慈星在这个技术为王的时代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以慈星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的崛起,使得横机产业的全球市场从各自争锋的“战国时代”迈入以中、日、德为代表的“三国时代”。
布局前沿领域
赢在未来
近十年来,新科技层出不穷,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科技创新”都成为备受关注的发展趋势。孙平范在确保企业高速前行的同时,在慈星推行了“内外兼修”:于外,慈星于2012年成功上市,慈星再度爆发式发展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对内,孙平范成功将企业从“制造业”转型为“制造服务业”。孙平范为慈星成长为巨人企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一切只需“等风来”。
2015年,“2025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推出。一夜东风,孙平范早已布局的工业机器人战略快速展开。同年,慈星研发的全球首套毛衫自动对目缝合系统问世。该系统缝合效率可提高300%,节省一半的人工,极大提升了毛衫生产的智能化水准。
众所周知,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有目共睹。同样,工业互联网将是下一个发展热点。中国企业在此领域的创新也早已启动。2014年,孙平范开始试水制造业的个性化定制。在他的倡导下,慈星从用户个性化需求切入,借鉴互联网+思维,基于智能化设备,再融合云技术等多项高科技,让针织产品的大规模快速个性化定制成为现实。这项创新还颠覆了传统针织鞋服的生产和分销流程,并极大提升了产业链运行效率。
慈星的技术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慈星已申请专利120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各类软件著作权60余项,相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大奖。
历经三十年发展,正因为众多如孙平范一样的中国企业家的锐意创新,才让中国制造在短期内从追赶国际同业,到与他们平分秋色,再到今日成为全球创新标杆。
孙平范常说:方向对了,路就不远。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将慈星打造“巨人”企业的梦想。在孙平范为慈星规划的未来中,慈星将引入全球智慧,持续技术创新,将业务拓展至针织智能制造产品、平台、机器人等领域;并聚焦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和先进制造高端装备领域,加速打造人工智能引擎。在带领慈星走向卓越的道路上,孙平范将继续昂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