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当张印君选择了港大-复旦IMBA项目,一定没想到自己与复旦管院之间的缘分会绵延这么长。今年是管院校友导师项目创立13周年,也是张印君担任校友导师的第13个春秋。也许学生与母校的情感未必可以全用时间来丈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复旦管院早已成为了张印君人生的一部分。
担当导师,不断刷新自我

今年是张印君连续担任校友导师的第13个年头,过去13年间,他每一届都陪伴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共同成长,从未缺席。“这可能跟我的性格特征有关吧,我对自己的选择比较专注。”
专注与坚守,为张印君带来了很多独特的收获。工作上,他已经在所属银行工作超过22年;学习上,从管院毕业后继续保持旺盛求知欲,通过了国内、香港、新加坡、瑞士等各类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相关培训证书课程的学习;在健康管理方面,他坚持长跑、徒步和羽毛球等运动多年……在强大的自我管理下,张印君觉得担任校友导师13年这件事,也是顺理成章的。
张印君为自己带过的学员们拉了个团队微信群,群名叫做“亦师亦友”。13年来,他见证了自己的学员群越来越壮大,一个又一个学弟学妹从青涩的“校园新生”,到满怀梦想的“职场新人”,再到不同领域的出类拔萃者。“在成长路上,大家一起交流,互相鼓励,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源动力。”
真正的坚持,源自对自我超越的要求。张印君自己在跟学生交流的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的个人成长。“因为做金融这一行,需要敏锐地感受从宏观到微观的各种行业变化,需要不断通过学习充实自己。而和同学们交流给了我不断刷新自己的机会。”每一年新加入的学员都像是一股“新生力量”,让张印君觉得自己还有太多新鲜的事物要去探索和学习。
管院校友导师项目对张印君来说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正如微信群名“亦师亦友”所透露的那样,在跟学员们在一起时,张印君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严肃学长,而是一位热情友善的知心朋友。
张印君的亲和力让大家不自觉地跟他亲近,在求学、求职选择的十字路口,他们总会找来寻求意见与支持。有的学员,本科加入张印君导师小组,之后经历了读研、读博,但依然会在导师团队中参与交流分享;有的学员,走出校园,在工作中有了一定成就,张印君也会热情邀请他回来参加线下小组活动,让团队中的学弟学妹看到职场上的成功案例。“学长现身说法比我来讲更有代表性,这对于我们团队来说是一个正向启发的过程。”
做事“靠谱”,激发学生能量
“我们做金融的,最看重‘靠谱’两个字。”做金融行业二十多年,靠谱更像是张印君的一种习惯,在公司对待客户,在家对待家人,以及在学校对待学生,他都用“靠谱”作为基本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张印君的靠谱,体现在个人管理的细节上。譬如收到的学员以及其他导师的微信、短信、邮件,他一定会在当天晚上12点前回复;又譬如他总会在参加导师活动上严格守时,“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但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
随着张印君的学员群越来越壮大,学员也变得多元化,大家对就业、创业等产生的困惑也越来越专业,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靠谱”的意见,张印君跟其他导师们共同组成“导师团”,发挥导师们在各行各业积累的经验与智慧,为学生们安排社会实践、参观校友企业,遍邀金融、贸易、投资等领域的业界大咖,为学弟学妹的职业规划提供建议与帮助。
与此同时,张印君还致力于激发学生自身的能量。校友导师有学生和导师互选机制,张印君会尽量在同一批学生中选择不同特质的团队成员:包括本地的外地的,本科的读研的,甚至来自不同民族的。大家的不同经历让整个小团队中交流学习的氛围更加浓郁,每一个人都对其他成员都充满好奇,同时更勇于展示自我。“管院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带高光的”,张印君坦言, “所以我相信如果激发他们的内因,所产生的能量一定会更让人惊喜。”
回归初心,成就校园里的第二个我

张印君说,选择担当校友导师,自己其实是带了一点小小“私心”的:毕业后,他曾经在大学校园留校工作过三年。虽然之后转行进入金融行业,内心一直对校园、对老师这份职业有着一份敬慕之情。
以03级优秀毕业生身份从港大-复旦IMBA项目毕业后,每每管院有活动,张印君都会积极响应并参与,毕业后一直与管院保持着紧密联系。正因为如此,当校友导师计划邀请张印君参与担任导师时,他想也没想便愉快答应了。
从求学到担任导师,张印君人生中的十多年,都与复旦管院紧密相连,而他也早已将复旦校园当成了自己心灵的“避风港”。“校友导师”就像张印君的第二个我,在这里,他得以放下繁杂喧嚣的世事、暂时卸下工作的巨大压力,回归校园,回归心灵的宁静。他不用考虑如何平衡职场压力与学习生活,因为这两者本身就构成了一种互补,让他在快与慢、静与动、业绩与责任之间,最大程度收获自我成长。
身为校友导师中的首届元老,张印君跟其他导师们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完善校友导师制度的机制,丰富其活动形式。“我们每年都安排有调研,对学生的调研、对导师的调研等。”作为职场过来人,张印君深知:在一步一步实现职场跨越的过程中,选择是及其艰难的。如果这时候有人从过来人角度帮助给出建议与支持、交流与指导,一定会让学生更有勇气踏出改变的一步。这是张印君以及其他校友导师们正在努力的,也是他们对未来的定位与设想。
说到自己与管院之间的关系,张印君觉得校友中心墙上的那句slogan就非常合适:“无论身在何方,你都有机会和学院一起成长。”他深深感动于全球各地校友与复旦管院之间的感情,也相信学院的未来会更加辉煌。同时他也期待,在即将启用的新院区,复旦管院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而他也愿意继续为母校出力,与复旦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