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华

2012年度创新成就奖获得者
1999级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
中国移动集团上海公司
资深经理(总经理级)

他是上海电信的当家人、中国电信开拓国际市场的先锋,拥有超过25年从事电信行业的经验。他带领上海电信开创了从产品到服务、从建设模式到商业管理及运营模式等诸多维度的整合创新之路,在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及“创新”二字,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科技创新。事实上,创新的内涵远远不止于此。身为上海电信的当家人,张维华以创新为驱动力,带领上海电信成为中国电信旗下唯一一家市场份额一直处于领先的省分公司。他眼里的“创新”如同一张纵深的网,覆盖了从产品到服务、从建设模式到商业管理及运营模式的广泛领域,诸多维度的整合创新才是接轨未来的最佳路径。

 

复旦打开一扇门

作为一名通信技术专家,张维华亲眼见证了中国电信业的大发展。他曾负责电信的计划、建设、市场、运维和技术管理等工作,负责主持全国首个城市宽带网(上海ATM宽带网)、上海公共信息网和社区网的试验和建设,多次获得信息产业部和上海市的科技进步奖,并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然而,成就和瓶颈仿佛是孪生兄弟般,总是相生相随。随着中国电信业的快速发展,张维华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由技术驱动的领域已然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如果要进一步跻身世界电信运营商的前列,复合型管理人才将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当时的通信行业可以说是在一个走向市场化、整体模式急剧变革的前夜,相对还处于封闭的状态。因此,我迫切希望能接触到先进的、系统的现代管理方面的理论,去和国际接轨、和未来接轨。”

这也是张维华选择重回校园的原因。“来到复旦,好像一下子打开了一扇门。”对他来说,攻读管理学博士的经历不仅从知识储备上,更从思路上、心理上帮助他完成了从技术专家向企业管理者的转型。在复旦求学期间,张维华师从郑绍濂教授潜心钻研现代管理学。尽管毕业已逾十载,聊起当年的求学经历,张维华仍旧记忆犹新。“学习博弈论时,我们做了一个课题,研究中国电信行业有几家运营商才最合适。最后和复旦老师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三家运营商竞争为最优。”而后第三次电信行业改革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足鼎立的格局,与张维华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2002年,完成了复旦管理学院的学习后,满载着收获,张维华成为国内电信行业内走出国门的第一人。当他直面全球化竞争、在北美拓展中国电信业务、运营公司时,曾经在复旦课堂上深入领会的案例有了实践的比照,显得更为鲜活清晰,让张维华对“思维方式”的感触亦更为透彻。“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确实讲得很有道理。以前我纯粹是搞技术的,对行业的认识也停留在技术层面,视野比较局限;一旦换了现代经营管理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审视行业的宏观发展,就会看到一个完全迥异的天地。”在担任中国电信(美国)公司总经理期间,张维华带领团队在纽约、洛杉矶、华盛顿等地建立了中国电信在美骨干网络,提高了中国网民访问因特网的速度和质量,降低了成本;并在美发展了微软、EBAY等跨国企业客户;创建了中国电信海外公司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美国公司三年跨三步,不仅初创成功,实现盈利,还将业务成功拓展至整个北美。

 

全国“光网第一城”

2006年,张维华回到上海电信。凭借国内外的企业管理经验,他带领上海电信率先实践“综合信息服务商”的战略目标,确保了上海电信在本地通信市场上的领先地位。2009年,在张维华的积极推动下,上海电信宣布正式启动“城市光网”计划,开在全城始大规模建设光纤网络。

尽管固定宽带的提速和发展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技术创新的运用实施往往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作为城市光网的先行者,上海电信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在光纤入户中遇到了“市民接受难、建设推进难、标准实施难、成片改造难”四大难题。

“光纤入户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但创新应该是‘多维’的。用户真正感知到的不是单纯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还涉及到服务的创新。另外在运营商层面还有建设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对此,张维华组织团队进行了“多个维度的创新”:针对光纤入户布线的复杂性,上海电信不断摸索,制定并逐步完善整套的操作标准规范,同时推广“48小时既要即装”的新服务,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用户体验。在建设模式和商业模式上,他一方面通过与各级政府的协同,加速光网成片的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免费升速等降低了每兆带宽的价格。这一系列创新举措都为未来光网在我国的普及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2012年底,上海电信实现了城市化地区的光网全覆盖,上海成了名副其实的全国“光网第一城”,光网用户突破270万,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6M。“城市光网”被评为“上海城市新印象(2007-2012)”的十大重要进展之一,更是为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信息化基础,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智慧城市,智慧社区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上海电信在其中主要关注三个层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也就是固移融合的、无处不在的高速宽带网络;二是综合业务平台;三是应用的推广,依照个人、家庭、行业用户的不同需求,分别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产品,用创新的思维顺应用户的需求变化。

“上海电信是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全力支撑上海i-Shanghai等无线城市以及云计算、物联网建设,承接市政府的‘12345’综合政务热线项目,角色不容小觑。”张维华自豪地说,“其实这不单单是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对运营商的要求,也是运营商对自我提升的追求,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有了远大的战略,还需要实实在在的落实。为了使智慧城市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张维华以社区为切入点,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也即“智慧社区”的模式。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在今年的大会上递交了关于智慧社区的提案:“社区是整个城市当中重要的一个神经末梢,如果社区管理这些技术能够有效运用,居民们就会切身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所产生的效益。”

2012年,上海电信在闵行、长宁、浦东等区域进行智慧社区的试点行动。在闵行试点的时候,张维华和团队一同发布了“智慧社区指标评估体系”。这一体系的发布在全国都是首创,包含基础设施、平台运营、服务保障、智慧应用四大板块。各种兼容的网络技术都可以引入其中,在体系里找到合理的位置,不少指标可以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闵行试点不仅实现了政府服务的延伸,挖掘了百姓关注的一些热点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探索了智慧社区的一种推进模式,即“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百姓受益”的推进方式。正如张维华所强调的:“模式的创新是思维上的创新,某种程度上是对产品、技术等方面创新的串联和整合”。

 

回想起二十几年前的自己,张维华颇为感慨。“世界变化得越来越快,产业调整步伐加速引发产业价值链发生变化,也促使人的思维方式去顺应这样的变化。”面对当下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他将运营商的工作归纳为“造浪”和“弄潮”两大关键词:前者指的是营造一个更为优越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环境,后者指的是为企业培育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土壤。而这一切的起点,正在于“创新”二字——在张维华这里,与未来的接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