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江

2018年度学院服务奖入围奖获得者
1995级管理科学硕士
上海信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管理合伙人

他曾多次拿下金牛基金奖,一手创建并管理全国规模最大,长期业绩最佳的国家社保基金股票专户。作为管院校友,他默默服务学院和学生,从不计回报。他设立的耕地奖学金已有近5年时间,累计捐款40余万,惠及到各级学生。此外,他还是学院最资深的导师之一,多年来为学生开设职业发展相关主题课程、接待学生一对一咨询无数。他为学生开设的价值投资实务课程一直好评如潮,属于学生中一票难求的热门课程。

1995年,当理工背景的归江怀揣着梦想与憧憬,来到复旦管院读研时,他一定不会想到,未来的自己会多次拿下金牛基金奖;会一手创建并管理全国规模最大,长期业绩最佳的国家社保基金股票专户;会为投资人创造出惊人的年化20%的连续业绩回报。

他同样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以复旦管院学院企业导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向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亮剑股海十余载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论;会以信璞的名义在学院设立奖学金;会用历久弥深的真挚情感同母校演绎出“‘我们’永远是‘我们’”。

牵手复旦,收获N个幸运

归江的本科虽然是就读于理工类专业,但在他内心深处,始终认为综合性院校才更加符合自己的诉求。而在国内所有综合性院校中,开放,包容,充满人文气息的复旦又一直是他尤为向往的。所以,当复旦的老师对他复合的教育背景表示认可时,他直接转到了复旦,开始了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在这时,又一个幸运不期而至。

归江说:“我来复旦读书时,正好赶上复旦和MIT做国家交流。”虽然由于名额原因,他没能进入被誉为中国现代经济学教育的“黄埔军校”的福特班,但MIT为管院提供的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MBA教材和学习资料,还是令归江受益良多。而有幸成为国内第一批在复旦读到这些教材的学生,更是令归江对母校充满了感恩。

如果说复旦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在意料之中,那么,优质的校友,特别是热忱的学长们则是归江收获的另一个“幸运彩蛋”。归江回忆:“ 90年代还没有就业指导,各种资讯也比较闭塞,所以学长们,特别是参加了‘福特班’的学长对我们的指引,包括职业规划方面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对于这一点,他一直感怀于心。

相隔千里,与母校始终“零距离”

毕业后归江来到深圳,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一名“菜鸟”投资经理、再到业界价值投资的代表性人物的完美“进阶”。在此期间,虽然与上海相隔上千公里,但归江却认为职业投资人的身份决定了他无论人在何处,与母校永远都是“零距离”。

归江自豪地说:“在投资界,不管是金融经理还是分析师,有很多都是复旦毕业的校友。”这种“吾宋八十年,贤杰近相望”的丰富的校友资源,成为归江与母校间最坚实的纽带。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当归江在2010年回到上海创业时,他最先想到的,就是要与母校建立高频的联系。

在归江看来,优质的人力资源对于一家企业、尤其是初创型的公司而言堪称第一驱动力。归江坦言:“在后面整整10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们是和管院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也正是因为有了母校的支持和帮助,由归江担任管理合伙人和首席投资官的信璞投资无论人力资源还是培训体系,都在私募领域里遥遥领先。

在与母校的第二次更加深入、也更加持久的“亲密接触”中,归江和他的团队收获的不仅仅是人力资源,更是一种可持续性的,不断自我迭代自我提升的动能。就像归江曾经说过的:“一个人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谁在一起。当优秀人才的聚集形成思想的‘核聚变’,个体知识的进步就不再是线性,而是倍速增长。”

弦歌不辍,倾情反哺甘做灯塔

复旦校友有着悠久而多样的“反哺文化”,很多校友会通过向母校捐款,或是无偿提供教学、科研、学生就业、人才引进等方面信息的方式来回馈母校。归江非常认同这些做法,他认为校友这种源于对母校的情感依托产生的“传帮带”,最终会以榜样的力量形成链式反应,全方位的加强母校与学生的联系与互动。

归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早在五年前,归江担任管理合伙人的信璞投资就设立了耕读奖学金,累计捐款40余万,惠及各级学生。同时,他还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复旦管院企业导师。

作为学院最资深的导师之一,归江为学生开设的价值投资实务课程一票难求,非常受欢迎。有的学生已经连续听了三,四年的课,直到现在还在听。归江欣慰地说:“看着同学们从开始时的一张白纸,到可以去思考资本市场的变化,再到后来能够和我进行比较专业的对话,这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学长与导师的双重身份给予了归江更加多维的视角。他表示:“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得以一窥当下年轻人的‘众生相’。看到了他们的渴望,也看到了他们的迷茫。作为管理者只需要领导一个团队,在复旦我却得以接触到更多鲜活的‘样本’。这些‘样本’让我了解了年轻一代的成长经历和困惑,以及他们成长的归因,而这一切又反过来促使我不断地自我复盘和完善。”

归江谈及母校时,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我们”。“我们”不仅仅是一种关系的羁绊,身份的认同,心灵的归属,更是一种经过年轮的积累沉淀下来的最纯粹的情感。

因为是“我们”,归江多年来坚持着奉献自己、回报复旦的情怀;因为是“我们”,在获悉成为“2018年度学院服务奖”候选人时,他谦逊地连连表示“自己做的还不够”;因为是“我们”,他不辞辛劳,设立问卷,接待学生一对一咨询无数……

在未来,归江与母校的故事依旧不会止步。因为,“我们”永远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