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国华

2017年度创新成就奖获得者
1988级管理科学硕士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董事长

从大学老师,科研人员,企业掌舵人,他深植于中国光通信行业几十年之久。身份不断转变的他,所肩负的责任也日益重大,更在无数次与真实市场的“短兵相接”中,学会理解市场,并掌控市场。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央企董事长,他带领中国信科集团从科技到市场持续创新发展,作为中国通信行业发展的参与者和领路人,童国华说“一生最荣幸的事,是能够为中国的技术创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推动中国领跑5G时代。”

童国华:无私无畏,让创新“活”起来

随着中国信科集团的成立,童国华的人生也翻开了新篇章。作为中国信科集团的董事长,他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八个字总结自己短短数月的就任感受。“通信领域关乎国计民生,根据国资委的战略部署,中国信科集团的目标是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光电子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数据通信、网络信息安全和智能化应用这六大方面走在技术前沿。”压力之下,童国华深知创新的重要,他的一系列革新举措正是由此展开。

创新能让央企活起来

童国华对“创新”二字再熟悉不过。2004年,武汉邮科院走到了事转企改革的“生死一刻”,童国华临危受命,担任邮科院院长。没有创新,就没有邮科院的顺利转型,也没有从30亿到300亿的巨额营收增长。

一提起创新,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科技创新。事实上,创新的内涵很广,从产品到服务、从运营到管理,如同一张纵深的网覆盖着企业的方方面面。这其中,童国华把市场创新放在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位置。

“市场是引导企业发展的牵引力,对科技应用型企业来说,只有读懂市场需求,才能让管理和技术更好的适应市场。”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早年邮科院有对兄弟,一个跑市场一个搞研究,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经常在家里互相埋怨。“这就是企业脱离市场的后果。”童国华说,“企业如果只追求指标而不理解市场需求,那么科技成果就无法转化成商业价值。”

正因为此,童国华就任武汉邮科院院长后,将市场创新提到了重要位置。集团评价新项目是否成功的标准有两个,一看市场,二看财务。“项目是否符合客户的需求,客户为项目付出的回报有多少,这两点非常重要。如果一项创新不符合市场需求或未获得财务回报,那它不是一项好的创新。”这是他掌管企业20多年的经验之谈。

提到央企,总有人会说上一句“活力不足”。央企真的活力不足吗?童国华不这么看,“无论是央企、民企,还是合资企业,虽然资产拥有者不一样,但企业的属性是一样的,只要按照企业的自身发展规律去做,就一定会做好。”

童国华认为,也许央企比其它企业多了一点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但这并不影响企业的经济属性。“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活力足不足,就看你敢不敢放开胆子干,有没有魄力去担当。”

童国华显然是有这份魄力的,邮科院的成功转型既是明证也是经验。“中国信科集团未来将聚焦5G标准、产业支撑和行业应用“三大模块”,努力做全球无线通信领域领军企业;深耕光纤光缆、光电子和光通信系统“三大技术”,努力做全球光通信领域先导企业;协同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三大环节”,努力做全球集成电路和高端光电子器件主导企业;攻坚路由交换、计算存储和云网一体化“三大重点”,努力做数据通信领域核心企业;厚植数据治理、业务挖掘、特通技术“三大优势”,努力做网络安全和特种通信领域国家队;赋能政企、民生和社会治理“三大应用”,努力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力军。”他说,“我有信心将中国信科集团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复旦三年影响我良多

童国华与复旦大学的缘分始于30年前。“说起来也是偶然的机会。当时邮科院的领导针对院未来发展征求建议,我就写了一个《假如我当院长》的建议,提出研究院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不缺技术人才,但缺少全面的管理人才。”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8年,童国华考上复旦大学科技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了三年的求学生涯。

“假如当时我没考上复旦研究生,我就不可能走到今天。”童国华感叹道。他表示,我们每个人在人生历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机会,关键还是在于把握机会,而把握机会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努力。”

他自己正是这样做的。读完研究生回去,邮科院院长给他安排了新的岗位,童国华拒绝了,他选择继续留在办公室工作,“我扫了三年地,打了三年开水。那几年里我跟在老院长身边学到的管理经验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复旦大学的学习经历对童国华影响很大。他至今仍记得第一堂组织管理心理学课上老师说过的话: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直到现在,无论是和同事交流,还是到外面讲演,童国华都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在我看来,中国企业的管理不能照抄西方的制度管理,也不能照搬所谓的中庸管理(情感管理),而应该是制度和情感的结合。”

说到管理,童国华不吝分享自己20多年的宝贵经验:一要有团结务实的精神,二要有无私无畏的担当。“任何成就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是团队合作的结果。管理者要懂得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团队的效能充分发挥。”

此外,作为企业管理者,无论是突破常规还是开拓创新,都可能冒着一定的风险。倘若没有无私无畏的担当,就不可能担得起央企的重任。“无私才能无畏,严格要求自己,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相信同事、尊重同事、团结同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

更重要的是,童国华在复旦大学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他将之称为“华丽的转身”。“学习中,我渐渐意识到比起科研人员,我更适合管理者的角色,因为管理能最大限度发挥我的优势。”,童国华笑言,“也许我不是一个好的科学家,但作为管理者,我却能更好地服务科学家发挥他们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