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燮中

2015年度学院服务奖入围奖获得者
2010级复旦EMBA
浙江亚美城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关心学院发展,支持学院建设。在他的倡导下,浙江省阳光教育基金会于2010年与管院开始合作,并率先个人认捐10万元;在2014年EMBA浙江同学会年会中,他个人再次捐赠4万元;在2016年的EMBA浙江同学会年会上,他向学院学生成长基金捐赠100万留本基金。

对于有些人来说,梦想就是今生必达。陈燮中因文革被搁置的复旦求学之梦,几经波折,终在他的不断求索中,于花甲之年达成。复旦EMBA的求学经历,让60岁的陈燮中找到了坚实可靠的后盾,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因感恩复旦,陈燮中积极将他的公益项目用于母校的公益事业。从促成阳光基金和学院成长基金合作,到利用校友活动发动校友捐赠,进而捐赠留本基金。陈燮中在资助母校公益项目的“马拉松”里永不停歇。超级跑男与复旦的“情缘”,是执着的追寻带来了最美的遇见,成就了最好的彼此。

执着的追寻带来最美的遇见

陈燮中初中的数学老师毕业于复旦,老师出众的专业能力给陈燮中很深的印象。为此,陈燮中少时的梦想就是求学复旦。因为时代的波折,他没能如愿圆梦复旦,辗转在其他院校完成了大学教育。后来,因工作的原因,陈燮中经常在各类财经杂志和论坛上接触到复旦教授对经济的观点和意见,被他们的全球视野和对经济全局犀利深刻的见解所折服。2010年,他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复旦EMBA的招生广告,怦然心动。那一年,陈燮中60岁,刚退休。

因为年龄问题,陈燮中就是否报考复旦纠结了很久。最终,他这样鼓励自己:“私企业主的职业年限是75岁。60岁的他就等同于国企里的45岁,正是年富力强,大可挑战一把。”有着丰富金融投资经验的他,因大学选修的专业是经济管理,一直希望能系统学习金融投资领域的理论知识。对知识的渴望让陈燮中坚定地走进了复旦的大门。

入读复旦后,陈燮中如鱼得水。复旦EMBA的课堂汇集了全球的名师。他们各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建树颇多,同学也来自五湖四海,均为各领域的翘楚。陈燮中在这里获取了知识,更开拓了自己的商业视野,从而突破原有的事业格局。

正是从复旦的课堂上出发,他将自己的事业纵深从国内扩展到海外,将事业版图从单纯的房地产拓展到医药生物领域:他和EMBA校友远赴美国,入股一家医药生物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胰腺癌新药已在进入人体测试阶段。不仅如此,他的事业版图还延伸到了文创领域和体育领域:同样是和EMBA校友一起,创立了影视投资公司和亚美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复旦构筑的国际化平台和通过EMBA项目结识的终生益友让陈燮中拥有了坚实的后盾。他说:“如果能全面掌握老师们传授的知识,并很好的应用它。那么复旦EMBA看似昂贵的学费就不值一提,这个项目性价比极高。”

复旦EMBA的求学经历也让陈燮中从“花甲之年”重返到“年富力强”的年纪。他笑言:“总是和三、四十岁的校友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年轻了好多。”和很多校友一样,原本就热爱体育运动的他爱上了跑步。过去的三年里,他一共赢得了31块跑步奖牌,和自己的校友一起出征全球的马拉松比赛。有趣的是,他曾穿着牛仔裤和皮鞋陪校友跑了一段马拉松,因此而获得活动组委会颁发的“穿皮鞋的跑男”特别大奖。在运动中,陈燮中焕发出青春活力,更收获了珍贵友谊。

精神上的幸福感最珍贵

陈燮中是浙江省阳光教育基金的发起人之一。这项基金主要的援助方向是贫困生的助学援助。阳光基金曾积极资助劳教人员子女求学,为此既获得了国家专项基金的赞助,也获得了相关的国家公益奖项。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教育发展事业。今年10月21日陈燮中飞赴新疆参与当地幼儿园的慈善公益活动。

因为有这份公益之心,陈燮中入读复旦之初,就寻思着在复旦也开展相应的助学活动。他获知复旦有用于贫困生助学的学生成长基金后,立即积极牵线浙江省阳光教育基金与复旦学生成长基金的合作,并率先个人认捐10万元。同时,作为复旦EMBA的骨干校友,他活跃在各类校友活动中,发动同学参与一对一、一对二的扶贫捐助。同学们积极参与,整个班级累积向学生成长基金捐助20万元。自复旦EMBA项目毕业后,他对此事的投入也始终如一。在2014年浙江同学会拍卖中,他个人捐赠4万元。在2016年7月EMBA浙江同学会年会上,他再次向学院学生成长基金捐赠100万留本基金,并每年承诺10%回报。

“我觉得身为校友,支持母校的各项工作是非常正常的事。”陈燮中这样说道。而他对母校公益事业的投入获得很多同学的支持。这份支持正是基于复旦EMBA校友群的正能量,以及对彼此无比的信任。当然,基金透明稳健的运作机制也让他们的公益事业不会遭遇信任危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陈燮中持之以恒参与母校公益的动力,并非为了名利。对他来说,物质所带来的幸福感是有限的,而精神上的幸福感则是珍贵的。当他接到受资助同学的电话,当他在节日收到受资助同学的问候卡片,他是感动的,更是幸福的。当他和受资助同学座谈,亲耳聆听到自己小小的善举对这些年轻人的人生产生的影响时,他是被触动,也是被鼓舞的。这些润物无声的情感鼓励着他义无反顾地继续着公益之旅。

校友回馈母校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这次获得2015年度学院服务奖的提名,陈燮中颇感意外。他反复表示:“我所做的非常有限。”在未来,他还将继续支持母校:“首先,我希望积极联络校友支持学院新校园的建设,参与类似于图书馆冠名一类的捐献。接下来,我会酌情扩大此前设立的助学留本资金,用于帮助更多的后辈学子。作为复旦EMBA项目浙江校友会的副会长,我还会利用自己的优势,鼓励更多EMBA校友服务母校,支援母校建设。”

在陈燮中看来,校友对于母校都有感恩之心。但校友捐赠母校要成为一种风气,一种传统,还需双方共同努力,将之提升到一种新的高度。陈燮中举例说:有校友捐助了国外某大学的医疗生物实验室。实验室会将其所获取的研究成果免费提供给校友企业用于商业生产和销售。这种互利互惠会使双方关系更紧密。目前,他听闻国内有些大学已进行相类似的尝试,也诚恳希望母校可以借鉴相关经验。

今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有四个项目入选《金融时报》全球排行榜的50强,作为复旦EMBA校友,陈燮中深感自豪。他希望校友们多联系。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要记着还有复旦EMBA的这一群良师益友,大家可以一起想办法,群策群力去克服困难。同时希望大家经常回复旦走走,最好入读后EMBA课程,持续给自己充电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