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刚

2015年度卓越领袖奖获得者
1978级工业经济管理本科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1982年毕业后即加入中国电影业,此后三十余年他一直在中国电影的百花园中辛勤耕耘。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从2003年10亿元起步,以平均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已达440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产量稳位居世界前三。在中国电影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征程中,童刚奉献着他的智慧和力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电影的多彩世界中,幕前的缤纷绚烂背后,少不了一群耐得住寂寞的人去构起这斑斓的光影。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电影圈默默耕耘多年的电影掌门人,竟是一位复旦校友——现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而更让童刚意想不到的是,从复旦管理科学系一毕业踏入电影这一行业,竟是一辈子。干过放映员、当过电影厂厂长,做过策划,跑过发行……,童刚感慨:这三十多年就一心扑在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上,让自己的人生精彩,也让中国的电影事业更加精彩!

《大话西游》背后的努力与付出

以高分进入复旦大学,却选了个冷门的“管理学系”作为自己的攻读专业,童刚如此解释:“因为它是一门新兴学科,大家都在摸索。我觉得正是管理学文理交叉的特性吸引了我。”回忆起当年在复旦的学习生活,就像打开了一道闸门,童刚到现在还难忘从祖国各地聚在一起的同学,也难忘在寒冬的路灯下蜷缩着看书答题的场景。

一毕业,童刚就和电影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缘竟也起于复旦。“我在复旦读书的时候就很爱看电影,记得当年有8分钱一场的露天电影,那时候跑去看电影就觉得已是特别大的精神享受了,很多老电影里的对话我到现在都还能背出来。”童刚笑着说。但是,从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中影集团前身)被调到西安电影制片厂(现西影集团),自繁华的大城市来到荒凉的大西北,却不是看电影般的一路欢笑。

当年的西影厂每年的亏损达到300多万左右,扭亏为盈的压力是摆在童刚面前的最大难题,而当时他还面临着大家都认为上级派下来的干部都只是过来“镀金”的质疑。面对全新的业务工作就如同当时在大学选择了一个冷门专业,却坚定了童刚一定咬下这“硬骨头”的决心。进厂第一年他便给自己下了一个硬指标:当年完成8部影片的拍摄,获得1200万的版权收入。童刚将自己积累的大量人脉资源和丰富的市场经验以及在复旦学习到的管理知识融入到工作中,在他来厂的第一年,就收益1900万。第二年,他带领团队超计划完成了6部影片收益1600万的发行奇迹。在这6部影片中就有一部全民皆知的港产合资片——《大话西游》。作为这部影片的重要策划者之一,童刚顶着巨大的压力成功将这部影片推向市场,并在口碑效应和经济效应上取得了双丰收。“光这一部《大话西游》就帮厂里扭亏为盈了。”此时的童刚才在进厂后真正舒展了笑容。而在这笑容的背后,却是一幅幅童厂长三天两头坐着硬座火车到处去跑发行的画面。

布局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变革之路

1997年至2002年,我国电影故事片年均生产量不足100部,年均票房收入不到10亿元。当时,中国电影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在西影厂表现优异的童刚被调回。在担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期间,童刚的事业又迎来了新的挑战。童刚大刀阔斧的开始了中国电影的改革之路。在充分尊重市场和艺术规律的前提下,童刚积极推动电影体制改革,从降低准入门槛入手,简化立项审批手续,明确民营、国有企业在电影制片、制作和发行领域的同等地位,鼓励一切关心电影的社会力量踊跃投入国产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的各个环节。同时,快速高效地增加国内银幕数量,并充分利用电影数字化的契机,积极推动电影产业化发展,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数字化推进速度最快的电影市场。这些举措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同和响应,童刚在任期间,国内银幕数量及票房每年都稳步大幅提升,中国电影也进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2012年,童刚出任广电总局副局长,继续分管电影工作。面对更为宏观的行业管理,他成足在胸、运筹帷幄,从全局出发谋划中国电影的未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童刚带领全国电影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谋划中国电影产业升级布局,力抓电影作品创作质量;加快推进城镇影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影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开放市场,推进院线公司扩大经营规模;充分发挥高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电影技术创新与内容创新的有机融合;推动电影“走出去”,增强国产电影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截止2015年,中国电影产量稳定在600多部,位居世界前三。电影票房收入从2003年10亿元起步,以平均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已达到440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最难得的是,中国电影顶住了好莱坞的冲击,国产电影票房份额超过55%并长期保持对进口电影的比例优势。当前,中国电影已经迎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电影市场规模有望在近两、三年内超过北美,成为我国文化领域率先达到世界第一位置的标杆性产业。在中国电影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征程中,童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将学习之道用于工作实践中

“复旦和管院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真的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言喻的。”童刚认真地说,言语间仿佛他依旧是当年那个勤奋刻苦的学生。

在复旦求学时奠定的扎实学风和笃厚品格使他平时工作再忙也仍不忘学习各种业务和管理新知识。“不仅要学,还要能活学活用!让这些知识在工作实践中发挥作用,才是真正的领悟。”童刚举了个例子,他一直牢记着在复旦时学到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理念,还时时在工作中检验、贯彻着这一点。“在工作中,我明白所有政策的制定都要从实际出发。大家过去为了促进国产电影发展,就去限制国外的电影,这其实并没有取得什么理想的效果。现在我们放开市场,采取其他的方法来帮助民营资本进入电影市场等多渠道的方法,反而正在迎来了中国电影飞跃式的进步机遇。”童刚的管理理念既切实又高效,也直接推动了他事业的发展。

授已以渔,也授人以渔。在新闻出版广电领域尤其是在电影管理岗位工作多年的经历,使童刚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他曾先后在中国传媒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兼职担任研究生导师,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电影报》、《中国电影市场》、《电影艺术》等报刊发表《继承百年电影传统 续写电影新的辉煌》、《我国电影业如何面对入世的挑战》、《中国电影市场现状》、《电影质量与效益》等数十篇文章,组织出版了多部专著,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中国电影事业的兴衰轨迹,浸透着童刚的辛劳和汗水,也记载着他的光荣和梦想。他坦言,自己有限的年华也将全部献给无限的中国电影事业。他也更想对复旦年轻的莘莘学子们说,从名校出来切勿盲目自满,未来还是要脚踏实地的从小事干起。虽然人生道路上一些弯路和曲折不可避免,但付出终归会有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