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MBA项目

Fudan International MBA Program

 

周舟

 
复旦国际MBA项目2009届校友
 
MBA前:英特尔中国
MBA后:上海细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7年,中国的经济各项指标正处于上升态势,我毅然放弃了500强外企的工作,就读了复旦国际MBA项目课程。加入MBA前,我曾在普华永道、英特尔公司就职,在这些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任职经历,使我培养了严谨的流程管理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经理人素养。考虑到更长期的职业规划,我选择了全日 制工商管理硕士,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能力能力和学识,借力复旦国际化的氛围和平台拓展视野。
选择上海,选择百年名校
在选择国内MBA项目时,首先我考虑的是商学院所处的城市和宏观环境。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是中国最有创新力的城市之一,同 时,这个城市又拥有深厚的海派文化,毋庸置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其次,我也考虑了学校的历史沉淀和品牌文化。复旦大学创立于清朝光绪31年,首任校 董是国父孙中山先生,历史悠久,厚积薄发。复旦大学立足本土文化,面向世界舞台,打造的国际MBA项目吸引了我。在就读的两年期间,我们和麻省理工 商学院紧密合作,教师同学双向沟通,学员们的足迹踏遍欧美,深入到国内外企业实际项目合作,而各类社交Party也让求学生涯非常有活力。那是我生中 最快乐最有收获的时光之一。
复旦MBA学习收益良多
就读复旦MBA时,由于入学成绩优异,MBA各门功课成绩全A,我获得了一家投行(Allard Partners)的全额奖学金,并获得了在香港实习的机会。 MBA第二学期,我参加了复旦和麻省理工的商业咨询实践项目(China Lab),和MIT的同学一起为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做整体战略咨询。项目中,我们的MIT的同学,尽管已经非常优秀,但他们在项目上努力和投入的程度比我本人要多30%。至此我告诉自己,永远都不要懈怠,永远向更优秀的人学习。项目后期,我参加了在MIT一次普通的讲座中,包括我在内只有3位同学在听讲座,但是老师的整场演讲,似乎在对着亿万观众那么富有激情。我被深深打动,至此之后的职业生涯,无论我面对的对象有多单薄,只要我开口,我都尽力做到全心的付出和诚意。 在复旦我选择的都是不需要任何考试的实践类课程,包括“创业学”,“社交网络”,“领导力”。通过那时的学习,对科技互联网行业作了深入的理解。    
国际交换打开思维窗口
第三学期,我参加了复旦的国际交换项目,在美国Emory大学交换学习一个学期,刚去美国时,课堂上整整一周不敢发言。最后给了自己一个期限,一周之内无论说什么,都要有勇气举手,无论说什么,都要有勇气举一次手。我做到了,之后便再也不再畏惧,课堂上自如沟通。最后在期末测评时,我的英文演讲获得了全班最高的分数,比美国本土同学还要高。我有一点小小的自豪。也更明白,没有什么办不到,只要有勇气。 美国商学院注重学生社交,各类party, 高尔夫,赌博游戏,全都免费提供给学生体验。这让我们打开了思维的另一扇窗。
MBA毕业后转投民企,继而创业
2008我从美国交换归来,那时,奥巴马刚被竞选为总统,上台之后不久,奥巴马就提出绿色能源一揽子刺激计划,我当时看到了新能源即将井喷的趋势,结合我的金融、战略背景,以及对欧美文化的熟悉,最终决定加盟一家民营新能源企业,帮助它在战略及管理上实现国际化,并成功地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 经历过中国式创业,体会过其中的热情、曲折和艰辛,目前,我自己开始了在教育互联网创业,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背负着战略投资者们的信任,正在努力打造中国“教育信息化”的王国。我公司的运营总部位于上海浦东,研发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目前拥有400多项发明专利,营销服务网点遍布全国各省市。我们成为一支“教育信息化”强大而专业的本土创新力量。希望通过信息技术,有效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云平台搭建、实现云课堂技术及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无论人生做出怎样的选择,我都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找到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