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
始于1996
立即申请

王施玮:让IT部门驱动业务发展——《来自学霸的召唤:如何正确打开MBA课程》

Abstract:IT部门只是公司里的弱势部门吗?MBA课程让王施玮改变了原有想法。来自IT部门的学霸有话要对你说。

 

Mainbody:

课程名称:战略技术和创新管理(Strategic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出场学霸:王施玮(Michael Wang),复旦-BI(挪威)MBA项目25班在读学生

学霸关键词:IT  学以致用  思维重塑  视角改变  管理共通性

课程量身定制

       王施玮现任诺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的IT运营和支持副总监,日常主要负责IT部门的服务热线、桌面支持及应用支持三个团队。

       随着工作职责的转变,他深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必要。而复旦-BI(挪威)MBA项目提供了比较系统化的商务管理课程,可以很好地补充他平时接触不到的其它工作领域的经验。

       其次,在平时工作中,他还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不知如何解决,也想通过项目课程的学习,提升一下工作技能。而且,班里的同学也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王施玮希望通过与他们的分享、交流,学到他们解决相同或类似问题的有益经验。

       这门“战略技术和创新管理”的课程与他的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或许也是他选择就读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重要原因。

挖掘IT部门的业务价值

       全英语的授课方式和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复旦-BI(挪威)MBA项目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授课老师在学术领域有着完备的知识体系,授课时又不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是结合了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同学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选择、问题设计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战略技术和创新管理”的课程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老师将原本单一的IT部门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强调如何运用IT驱动业务,实现业务价值。这点让王施玮深感其优于传统授课方式。与此同时,来自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其他同学,作为公司的管理者,也能从这门课得到新的启示,即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IT部门与公司的许多部门都密切相关。

       一方面,因为种种原因,IT部门在很多公司还是个比较弱势的单元,这门课程却能使得来自其它部门的人详细了解IT部门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也能促使IT部门多与业务部门交流,从而了解业务的价值所在。两方良性互动,才能促进公司内部的融合,从而激发公司内部发展的强大动力。

 

Learn from Peers

       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课程中十分普遍。大家会围绕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案例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前可能只对自身所处的行业及所受专业教育比较熟悉,而且每个人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不一样,因此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也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讨论之后,不仅同学互动紧密,而且课前准备和组员的共同预习也为正式上课的质量提供了保障,大家从更多层面了解了案例展现的问题。

       项目中很多同学都来自五百强企业。大家在交流中相互了解彼此在日常运营和管理中的经验,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每个同学都受益颇多。

【王施玮所在小组的Presentation work】

 

思索跨部门的管理方法

       要说学习之后有什么改变的话,王施玮觉得自己在系统性教育中,思维得到了重塑工作技能也得到了提升

       之前自己对问题的判断往往只是根据原有经验,具有局限性,对行业的理解可能也比较单一,但通过该项目各门课程的学习,聆听老师的分享及与同学讨论,吸纳其他不同行业的经验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加宽广和国际化了。复旦-BI(挪威)MBA项目影响了他看问题的角度,令他在理论视野和实践经验方面都得到了补充,知识体系也更加完善。

       一直从事IT相关工作的王施玮,参与这个项目后一直在思考:同样的管理模式是不是在其他部门也适行?不同部门的管理模式是否也存在更多相通之处?相互之间是否有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
事实上,这也正是他思考问题视角改变的一个例证。

 

IT值得被重视

       当前有很多公司并不重视IT部门,很多公司在制定战略时都未重视IT的因素。王施玮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IT相关部门的运作,认识到IT部门的价值,进而使得IT能在公司的战略层面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因为IT不光是技术,不光是服务,更是一个驱动业务的发动机,可以带来更多的业务价值。
 

——《来自学霸的召唤:如何正确打开MBA课程》

BI-Fudan MBA课程之体验实录系列报道


复旦-BI(挪威)MBA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