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
始于1996
立即申请

智者更强 | 薛春宇:学无止境才是真正舒适区——BI-Fudan MBA校友系列报道

“薛春宇Yuki
现任伟创力工程&设计总监
2011年12月入学,就读于复旦-BI(挪威)MBA项目17班”


强者突破,清华硕士主动跳出“舒适区”

       在进入复旦-BI(挪威)MBA学习之前,薛春宇已经取得清华硕士学位,并且在汽车行业有近六年的工作经验。他告诉我们,工作后虽然接触的信息量比校园里多了许多,但是一直局限于一个圈子里,思路难免出现僵化的状况,而且出于对浓厚学术氛围的向往,因而选择复旦-BI(挪威)MBA再深造。薛春宇说,两年学习“向内看”是知识的积淀和重新整合;“向外看”是看到了不同行业间、不同技术间的融合,例如现在的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都很值得探讨。他告诉我们,可能从别人看起来,在当时的工作状态下选择重回校园,是跳出“舒适区”,但其实充实自己不断地学习,才是真正处在“舒适区”。

 

复旦-BI(挪威)MBA两年感悟:工科出身更值得读

       薛春宇在访谈一开始就说,读过复旦-BI(挪威)MBA后发觉,在学校中重新获得的启发,是企业中给不了的。他更建议工科出身的朋友都应该去读一读,把现有的工程知识与商务思考、商业思维,还有不同行业领域做结合。对于技术出身的管理者们来说,不仅要将专业技术做好,还需要懂得同上下级和不同部门同事的沟通表达。

       其实掌握一门语言,本质上来说就是掌握了一种思维方式,对于“商业语言”也不例外。薛春宇告诉我们说,商业语言是几百年商业经验下浓缩的产物,不是为了语言本身而去创造的这门语言,而是商业化思考方式的高度凝练,如果没有真正体会过,很容易照猫画虎地去套用。薛春宇现任职伟创力工程设计总监,公司内部中高层们基本都有MBA和EMBA的背景,所以选择复旦-BI(挪威)MBA也是更好地知晓彼此相同的思维方式。整个课程设置是比较全面的,包含了人事、财务、销售、战略等公司运营的各个领域;建立了坚实的理论体系后,与上下级还有其他部门的同事的沟通自然也更加高效。

 

北欧教授与同学,带来课堂之外的另一层启发与魅力

       薛春宇说除了知识体系上的丰富,北欧教授和身边的同学们,也带来颇多启发。比如说教授“组织管理和组织控制”这门课的Hanno Roberts教授,既懂得学术和科研,又很懂得交流互动。之前觉得案例学习多少有些为了研究而研究,但现在由于老师学贯中西的教授方式,他却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比如现在其就职的伟创力,正从一家传统制造型企业开始往创新型公司转变,提供从设计到批量生产的端对端解决方案;这种转型,对于企业的组织架构以及管理者的领导风格也是大不一样的。Hanno的课程对于自己如何应对这种战略转型产生的帮助很大。

       复旦-BI(挪威)MBA项目是一个东方与西方交互的平台,薛春宇告诉我们,他在这种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中,深刻体会到文化差异带来的思维差异性,但必须理解并尊重这种文化差异性。当然,文化差异性和普世的价值观并不矛盾,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这种普世性和差异性的碰撞和融合,也是一大乐趣。当然,除了学习,薛春宇还在此结识到一批挚友,每周都会带上家人与同学们聚一聚,聊工作聊生活,他说这是真正的朋友。

       在访谈快结束的时候,薛春宇告诉我们,很开心这次访谈让他能够再次回忆复旦-BI(挪威)MBA两年的学习光景。重回校园学习深造,有专注地学习,还有与同学们的交流碰撞,都十分美好。这次访谈,对于我们采访者来说,也是一次很有启发的聊天,能够感受到薛春宇在知识和语言体系都开放后,呈现出认知上的哲学意味和艺术感,也体会到对强者来说,学无止境,方才是真正的“舒适区”。

 

“Know something more than your peers 智者更强”——复旦-BI(挪威)MBA项目校友系列报道

       模块式课程学习,全英文授课,理论与实际案例并举,还有同学们课内外的互动沟通,国际化课程和海外游学,对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校友们来说,2年MBA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从“多懂一点”到“学以致用”,这是“智者”的转变。卡耐基说过:恐惧大都因为无知与不确定感而产生。当校友们看到更多、知晓更多、连接更多后,人生事业道路越走越顺畅,胸有成竹的内心也更强大,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强大,是“智者更强”的有力写照。

       本系列报道以复旦-BI(挪威)MBA项目校友为采访对象,围绕《Know something more than your peers智者更强》,探寻在MBA学习后“多懂的一点”在哪里?如何受惠于“多懂一点”?让自己变得更强,校友们以此为平台,起跳更高阶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