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大学MBA公开课暨招生宣讲会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教授、博导,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凌鸿带来了主题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精彩分享,他从如何理解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的逻辑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途径三个方面为大家全面剖析了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以及高效转型的正确路径。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
企业数字化:新兴信息技术
与企业经营的深度融合
数字化转型的逻辑:由数字化
技术应用引发的根本性变革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引起的管理变革。当数字化技术出现后,新技术特性可以带来一种新能力,从而改变原有业务,甚至还将改变原有的管理假设和商业假设。管理假设一旦改变,数字化转型就应运而生,这便是数字化转型的基本逻辑。
在这一逻辑中,了解以ABCDE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基本特征非常重要。
其中,A代表人工智能,其基本特性就是利用数据、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把数据中间的规律找到,再以此为基础进行预测,从而使得智能工作平民化,科技再次革命,同时人类也将面临更大挑战。
B代表区块链,它实现了分布式记账,可以通过互联网传递价值;它还是对征信的革命,将重构去中心化的交换经济商业体系。
C代表云计算,它引发了资源管理方式的改变。云计算的本质是资源的虚拟化,将以合作的方式汇聚资源,以服务的方式共享资源。
D代表数据,数据中包含了很多信息和规律。它是一种财富,开启了智能服务时代;也是一种能源,成为企业创新的新动力;更是一种规律,或将改变商业思维的逻辑。
而E则代表物联网、边缘计算以及5G。当这些技术应用后,将实现万物皆可联、处处皆计算、一切皆智能的状态。
数字化正是以往概念(如:自动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工业互联网等)的延伸和扩展,是充分利用新兴信息技术(ABCDE)实现数字孪生的运营系统。而数字化转型其实是件复杂的事情,技术反而并非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在于企业思维与观念的改变,是企业运营模式的改变。做好业务与技术融合的集成式创新才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
在此基础上,再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首先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它将改变客户的行为与期望,以及企业的竞争格局与数据获取的方式。由此触发了企业业务的数字化进程和企业在战略上的数字化调整。毋庸置疑的是,数字化改变了价值创造的模式和主张,改变了产品服务、价值链以及供应链的整个过程。
这些改变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组织结构性的变化,而组织结构的调整,又带来了组织文化和组织领导力的相应调整。与此同时企业变革也会遭遇阻碍,如固有的习惯和思维。如果能克服阻碍,新的数字化企业或数字化组织就将应运而生。
FDSM
数字化转型途经
从降本增效到业务创新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思维方式的转型,是将传统企业思维转型成数字化思维。而所谓数字化思维就是改变获取信息,依据信息决策的过程,直接由系统依据数据自动判断决策的思维。
转型后的企业更强调合作制和协同制,雇佣关系变成伙伴关系,用户资源成了战略性资源,企业之间寻求互补,寻求价值共创。未来,平台型企业、网络化运行的组织以及开放式的创新都将越来越多。
数字化转型除了是一种思维逻辑,还是一种基于技术的变革,并将由此引发管理流程、管理模式,甚至是规章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通常而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途径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如办公的数字化(OA、CRM)和生产的数字化(ERP、SCM);二是帮助企业业绩及利润的增长,如产品数字化(社交媒体、广告投放)和智能制造(柔性生产、智慧物流);三是现有业务创新以孵化全新业务,如产品数字化(产品服务化、电子商务)以及数字业务孵化(供应链金融、共享经济)。
小 结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很多企业已经进行了数字化方面的有益实践,如从数字化营销到智能化制造,从泛在化金融到共享型服务,从进化型组织到社交化商业等。当然每个企业,每一种做法都有它自己的逻辑和技术,以及适合自己的运作方式。
在数字时代,企业竞争的第一要素是用户,因为企业存在的价值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客户做服务,这是根本。而数字化转型之道其实就是改变商业思维之道,通过技术改变整个商业思维的逻辑和运作方式。所以改变商业思维就是主动拥抱数字时代的变化,利用新兴数字化技术,立足于自身的发展趋势、产品特性、市场地位、组织特性等要素,拓展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的一场商业生态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