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回顾4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历程,透视AI产业发展特征

 

“创新者恒、落地者远、破局者生、自主者强”已成为当前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显著特征。


论文首发于《张江科技评论》2021-05期

1


转载请注明“刊载于《张江科技评论》2021-05期”。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

钱学胜.回顾4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历程,透视AI产业发展特征[J].张江科技评论,2021(05):20-21.





摘要:作为人工智能(AI)领域最具标杆意义的国际性盛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历经4届,从“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到“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再到近两年的“共同家园”“众智成城”,一路走来,反映的不仅仅是人工智能自身的演进动态,还包含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期待。4届大会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透析人工智能既往脉络,把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创新者恒、落地者远、破局者生、自主者强”已成为当前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显著特征。

文章部分主要观点如下,全文请参见《张江科技评论》2021(05)


创新者恒
创新的核心技术是AI企业的立身之本。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是创新者的舞台,在过往的4届大会中,全球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人工智能优质企业共聚上海,同场竞技,一次次向世界展现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可能。


落地者远
技术落地与商业回报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诉求。在资本寒冬叠加国际新格局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投资快速退潮,这促使人工智能企业开始不再过度追求论文以及刷榜成绩,转而强调自身落地场景的能力以及可为客户带来的持续价值。



破局者生
迄今为止,人工智能作为一项事关人类未来发展前途的关键性技术而受到全球各界的持续关注。在世界范围内,人们仍然在高度期盼一个由AI引发的颠覆式创新的出现。在历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当年最热的“硬核”新技术突破从未缺席。更为难得的是,基于大会的互动与碰撞,创生、沉淀了一批具有“硬核”实力、解决各类行业痛点、填补各项行业空白的新AI企业。



自主者强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总体上存在对来自美国的AI开源框架依赖较为严重等问题。在中兴、华为事件暴发后,在中美关系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特殊时期,如何尽快摆脱对海外人工智能生产力平台的习惯性依赖,并走向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新发展阶段,是整个行业都需要深入思考的战略命题。


数字之都蓝图中的人工智能新未来
4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成功举办,为上海乃至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和有益借鉴。通过以会聚能、以会兴业、以会启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成为上海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也成为上海链接人工智能国家重大战略、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展示“上海方案”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