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明杰
复旦大学工业经济博士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教学课程
教学课程: 企业发展管理 教育背景: 博士,工业经济,复旦大学 硕士,工业经济,复旦大学 学士,数学,华东师范大学 荣誉称号: 1997.10,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 1994.0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 学术经历: 1991.03--1991.12,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
科研大奖: 2017.10,第十一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评审办公室 2016.12,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2016.12,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奖,二等奖,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 2016.11,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 2015.12,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3.12,第九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三等奖,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1.12,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2010.11,2010年度"复旦大学复华奖教金文科科研成果个人奖",,复旦大学 2010.10,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 2009.09,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8.10,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委员会 2006.04,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三等奖,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 2004.08,第五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评审办公室 2003.12,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3.07,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 2002.09,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有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 2000.07,上海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 1998.0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委员会 1997.09,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人民政府 1994.07,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 期刊论文: 1. Jie Yang, Guangsheng Yu, Mingyu Liu, and Mingjie Rui. 2016. Improving learning alliance performance for manufacturers: Does knowledge sharing mat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71(2).301-308. 2. Jie Yang, Mingjie Rui, Rupak Rauniar, Fidelis M. Ikem, and Hongming Xie. 2013. Unravelling the link betwee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16(2).132-143. 3. Jie Yang, Mingjie Rui. 2009. Turning Knowledge into New Product Creativity: An Empirical Study. 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 109(8-9).1197-1210. 4. Xiaojing Chen,Mingjie Rui,Jie Zhang,Jingfei Wu. 2009.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 on Tacit Knowledge Creation within E-commerce Environment.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Vol.5(2).647-654. 5. Mingjie Rui, Jie Yang, Joe Hutchinson, Jinjun Wang. 2008. Managing knowledge for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in the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41(1-2).96-108. 6. Jie Yang, Mingjie Rui, and Jinjun Wang. 2006. Enhancing the firm’s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rough knowledge management: a study of high technology firm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36(4).305-317. 7. 芮明杰,韩佳玲. 产业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促进创新型产业政策“信心效应”的视角.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 41(9): 78-97. 8. 钟榴,余光胜,潘闻闻,芮明杰. 资产共同专用化下制造企业联盟的价值创造与价值捕获——以索尼爱立信合资企业为例. 南开管理评论, 2020, 23(4): 201-212. 9. 芮明杰. 未来的管理.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 41(3): 11-20. 10. 韩自然,芮明杰. 要素结构 、信息化与地区产业体系优化——基于省际面板的实证研究. 技术经济, 2019, 38(6): 46-57. 11. 李宇,芮明杰,陈帅. 论有意识的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促进机制——基于集群衍生的视角.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 141-154. 12. 肖勰,卢晓,芮明杰. 企业遗产对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品牌资产的中介作用和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 南开管理评论, 2019, (2): 155-164. 13. 芮明杰.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思路、目标与路径.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9): 24-40. 14. 邓少军,芮明杰,赵付春. 组织响应制度复杂性:分析框架与研究模型.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8, 40(8): 3-16. 15. 杜传文,李晴,芮明杰,吕洁. 大规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异质性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替代互补关系. 中国科技论坛, 2018, (8): 174-182. 16. 蔡宾,芮明杰,郑鑫. 基于SCP范式的汽车营销模式对比研究. 系统管理学报, 2018, 27(3): 588-591. 17. 芮明杰.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思路、目标与路径 (转载自《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9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8, 35(6): 58-59. 18. 芮明杰,李宇,刘昆. 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溢出:框架、焦点议题与中国情境.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7, 29(4): 54-64. 19. 韩自然,刘明宇,芮明杰. 信息化水平对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中介作用. 技术经济, 2017, 36(7): 56-65. 20. 芮明杰,马昊,韩自然. 产业过度集聚的形成机制研究——以河北省钢铁产业为例.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 38(7): 94-104. 21. 邓少军,芮明杰,赵付春. 多层次信息消费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模式——供给侧与需求侧对接的视角.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9(3): 154-163. 22. 马昊,芮明杰,李笑影. 产业集聚度与产能利用率相关性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2017, (4): 3-10. 23. 袁博,芮明杰. 产业政策对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经营行为的影响研究. 当代财经, 2017, (1): 88-99. 24. 芮明杰. 上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产业化创新. 科学发展, 2016, (11): 25-28. 25. 赖红波,芮明杰,梁磊. 设计驱动的产品创新对顾客感知和购买意向影响实证研究.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6, 28(4): 22-30. 26. 唐德淼,芮明杰. 互联网+PPP模式创新与VFM适度评估. 科研管理, 2016, 37(S1): 205-209. 27. 韦志林,芮明杰. 薪酬心理折扣、薪酬公平感和工作绩效.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 37(4): 59-65. 28. 芮明杰,张群. 生态系统中舵手型企业的创新促进机制研究——以丰田汽车为案例. 企业管理研究, 2016, (1): 154-161. 29. 芮明杰. 知行合一:我的学术经历.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 27(2): 101-104. 30. 芮明杰等. 上海未来综合性全球城市产业体系战略构想. 科学发展, 2015, (8): 17-27. 31. 黄舒,芮明杰,谭丽焱. 中国产业结构分析. 现代管理科学, 2015, (6): 27-29. 32. 芮明杰,张群. 生态系统中舵手型企业的创新促进机制研究——以丰田汽车为案例.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 36(5): 115-123. 33. 蔡宾,芮明杰.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和灰色模型的中国汽车销量预测研究. 上海管理科学, 2015, 37(1): 14-20. 34. 张洁,芮明杰. 经济学研究者所关注的电影产业——来自产业经济学视角述评. 影视艺术(人大), 2015, (2): 48-57. 35. 张洁,芮明杰. 经济学研究者所关注的电影产业——来自产业经济学视角述评. 社会科学, 2014, (11): 39-49. 36. 杨丰强,芮明杰. 知识创新服务的模块化分工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9): 137-141. 37. 程贵孙,孙心怡,芮明杰. 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4份调查问卷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经济经纬, 2014, 31(5): 68-74. 38. 刘明宇,芮明杰. 诺思悖论:西汉王朝专制主义发展对产权结构的影响. 学术月刊, 2014, 46(6): 68-77. 39. 芮明杰. “工业4.0”: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方式. 世界科学, 2014, (5): 19-20. 40. 邓少军,芮明杰. 高层管理者认知与企业双元能力构建——基于浙江金信公司战略转型的案例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11): 135-147. 41. 程贵孙,张雍,芮明杰. 国有与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效率研究——基于2005-2011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 当代财经, 2013, (10): 96-105. 42. 程贵孙,芮明杰. 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研究新进展.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3, (8): 75-83. 43. 梁运文,芮明杰. 垂直专业化、利润创造与中国制造业发展困境战略突破. 产业经济研究, 2013, (4): 1-13. 44. 芮明杰,刘明宇,陈扬. 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问题、原因与战略思路. 财经论丛, 2013, (6): 89-94. 45. 胡军,张镓,芮明杰. 线性需求条件下考虑质量控制的供应链协调契约模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 33(3): 601-609. 46. 芮明杰.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实质与启示. 新华文摘, 2012, (22): 120-122. 47. 芮明杰. 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叩门,中国怎么办?. 当代财经, 2012, (8): 5-12. 48. 芮明杰等. 长短结合,扶优扶强“稳”增长——2012上半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跟踪分析. 科学发展, 2012, (8): 13-19. 49. 芮明杰,陈之荣. 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上海、北京的比较研究. 中国外资, 2012, (10): 10-12. 50. 刘明宇,芮明杰. 价值网络重构、分工演进与产业结构优化.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5): 148-160. 51. 张琰,芮明杰,刘明宇. 生产性服务外部化的内生动因、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基于分工与交易费用视角的研究.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3): 39-45. 52. 赵小芸,芮明杰. 上海以高新技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2012, (2): 63-69,76. 53. 王子军,芮明杰,徐诤. 上海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思考——深圳IT产业和台湾IC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中国发展, 2011, (6): 56-64. 54. 王子军,芮明杰,徐诤. 上海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思考——深圳IT产业和台湾IC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中国发展, 2011, 11(6): 56-64. 55. 邓少军,芮明杰. 组织动态能力演化微观认知机制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1, (11): 26-34. 56. 王子军,芮明杰,徐诤. 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目标、方向、关键点、路径与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 2011, (10): 59-72. 57. 赵小芸,芮明杰. 可产业化的高新技术成果评价体系构建. 科学发展, 2011, (9): 18-25. 58. 芮明杰,刘明宇,王子军,杨丰强,陈之荣. 上海产业高端高效的评价与升级路径研究. 科学发展, 2011, (8): 72-79. 59. 杨锐,张时乐,芮明杰. 基于关键资源视角的垂直网络组织及治理机制.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7): 44-53. 60. 杨锐, 张洁, 芮明杰. 基于主体属性差异的生产性服务网络形成及双重结构.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3): 139-148. 61. 颜克益,芮明杰,巫景飞. 产业集聚视角下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1998-2007)的研究.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12): 57-67. 62. 芮明杰. 上海制造业结构的控制性调整构想. 科学发展, 2010, (12): 85-98. 63. 刘明宇,芮明杰,姚凯. 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8): 66-75. 64. 张洁,芮明杰. 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及其国际借鉴. 改革, 2010, (5): 142-144. 65. 芮明杰,周希炯. 知识转换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 中国外资, 2010, (4): 4-7. 66. 芮明杰,周希炯. 公司成立年限对隐性知识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当代财经, 2010, (3): 68-74. 67. 刘明宇,芮明杰. 农地城市流转的产业链视角——一个文献述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0, (1): 50-56. 68. 姚凯,刘明宇,芮明杰. 网络状产业链的价值创新协同与平台领导.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12): 86-95. 69. 邓少军,芮明杰. 组织能力演化微观认知机制研究前沿探析.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9, vol.31(11): 38-44. 70. 姚凯,刘明宇,芮明杰. 模块化体系结构创新的网络协调机制研究.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9, Vol.21(4): 45-53. 71. 刘明宇,芮明杰.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5): 57-66. 72. 芮明杰,霍春辉. 知识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分析. 管理学报, 2009, Vol.6(3): 327-330. 73. 芮明杰,邓少军. 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跨组织知识整合的内在机理. 当代财经, 2009, (1): 69-75. 74. 芮明杰,季丹. 模块化网络状产业组织的演进——基于计算机行业的研究.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1): 81-86. 75. 余东华,芮明杰. 基于模块化网络组织的价值流动与创新.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12): 48-59. 76. 李想,芮明杰. 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的网络状产业链研究综述.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8, 30(8): 1-7. 77. 李燚,芮明杰. 不同组织文化中组织学习方式对管理创新成效的影响.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8, 20(4): 35-40. 78. 芮明杰,詹文静,陈杰. 跨区域发展战略对房地产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8): 56-64. 79. 罗雨泽,芮明杰,罗来军,朱善利. 中国电信投资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 经济研究, 2008, 43(482): 61-72. 80. 芮明杰,张琰. 模块化组织理论研究综述. 当代财经, 2008, (3): 122-128. 81. 芮明杰,左斌. 松散耦合系统与高新区“再创业”发展模式--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例.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2): 131-140. 82. 霍春辉,芮明杰.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的反思与整合. 学术月刊, 2008, 40(2): 94-100. 83. 芮明杰,陈晓静,王国荣. 公司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一个函数模型分析. 科研管理, 2008, 29(1): 60-65. 84. 陈晓静,芮明杰. 隐性知识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统计与决策, 2007, (21): 85-89. 85. 巫景飞,芮明杰. 产业模块化的微观动力机制研究--基于计算机产业演化史的考察. 管理世界, 2007, (10): 75-83. 86. 芮明杰,左斌. 蓝色外海战略:基于全新产业创新与价值创新的市场空间. 企业管理, 2007, (6): 97-99. 87. 芮明杰,陈晓静. 公司隐性知识共享的经济学分析. 管理学报, 2007, Vol.4(3): 269-272. 88. 芮明杰,李想. 零售业态的差异化和演进:产业组织的视角. 商贸经济(人大复印资料), 2007, (8): 64-68. 89. 芮明杰,李想. 零售业态的差异化和演进:产业组织的视角. 产业经济研究, 2007, (2): 1-7. 90. 巫景飞,芮明杰. 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美国音乐产业的考察--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视角.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2): 119-126. 91. 芮明杰. 差异化、成本领先和价值创新. 财经问题研究(人大), 2007, (1): 37-44. 92. 余东华,芮明杰. 模块化网络组织中的知识流动与技术创新. 上海管理科学, 2007, (1): 20-26. 93. 芮明杰,李想. 差异化、成本领先和价值创新. 企业管理研究(人大复印资料), 2007, (4): 104-111. 94. 马宏建,芮明杰. 知识管理策略与知识创造. 科研管理, 2007, Vol.28(1): 38-41. 95. 芮明杰,陈晓静. 隐性知识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的实证研究.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Vol.18(6): 15-22. 96. 芮明杰,张良森. 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的组织学习研究. 上海管理科学, 2006, (6): 42-45. 97. 李晓峰,芮明杰. 韩国在华企业国际化经营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证分析. 国际贸易问题, 2006, (11): 102-109. 98. 李晓峰,芮明杰. 中国逆向物流的社会营销策略研究. 市场营销导刊, 2006, (5): 20-21. 99. 李晓峰,芮明杰. 宝洁:“品牌教父”的中国生意经分析. 中国外资, 2006, (8): 20-22. 100. 芮明杰,余东华. 制度选择、规制改革与产业绩效. 工业经济, 2006, (8): 41-48. 101. 芮明杰,余东华.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中技术创新思想的演进与发展.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Vol.18(4): 1-14. 102. 芮明杰,陈晓静. 组织学习模型简要评述:基于知识论视角. 管理学报, 2006, Vol.3(6): 745-753. 103. 芮明杰,刘明宇. 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 产业经济研究, 2006, (3): 60-66. 104. 陈泽明,芮明杰. 企业竞争优势的本源分析. 经济学家, 2006, (4): 70-77. 105. 芮明杰. 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 社会科学, 2006, (4): 68-73. 106. 芮明杰,刘明宇. 模块化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分工与创新. 当代财经, 2006, (4): 83-86. 107. 芮明杰. 再论21世纪企业新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6, 2006.02: 8(2). 108. 陈泽明,芮明杰. 基于区域三维空间的投资环境优化研究. 经济体制改革, 2006, (1): 131-137. 109. 芮明杰,刘明宇. 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整合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 49-55. 110. 芮明杰,任红波,李鑫. 基于惯例变异的战略变革过程研究. 管理学报, 2005, Vol.2(6): 654-659. 111. 余东华,芮明杰.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与企业边界变动.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10): 88-95. 112. 芮明杰,袁成,胡金星,聂子龙. 我国流通企业赢利模式的创新研究. 当代财经, 2005, (7): 55-59. 113. 刘淑敏,芮明杰. 企业成长可持续性的内在逻辑. 软科学, 2005, Vol.19(6): 8-11. 114. 陈娟,芮明杰. 模块化与知识员工激励. 上海管理科学, 2005, (5): 35-36. 115. 芮明杰,屈路,胡金星. 企业追求内部协同向外部协同转变的动因分析. 上海管理科学, 2005, (3): 5-7. 116. 芮明杰,吕毓芳. 论领导行为,组织学习、创新与绩效间影响的实证研究. 上海管理科学, 2005, (2): 30-35. 117. 芮明杰,巫景飞,何大军. MP3技术与美国音乐产业演化.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2): 110-117. 118. 芮明杰,赵元珍. 旅游业:汉城VS上海. 上海经济, 2005, (2): 8-11. 119. 芮明杰,胡金星,张良森. 企业战略转型中组织学习的效用分析.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5, Vol.17(2): 99-104. 120. 郭金山,芮明杰. 论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张力. 中国工业经济, 2004, (10): 105-110. 121. 芮明杰,陈娟. 模块化原理对知识创新的作用及相关管理策略分析:以电脑设计为例. 管理学报, 2004, Vol.1(1): 25-28. 122. 芮明杰,李鑫,任洪波. 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模式研究.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 Vol.26(5): 8-12. 123. 芮明杰,陈娟. 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概念框架及其内部互动模型. 上海管理科学, 2004, (2): 7-10. 124. 芮明杰,李洪雨. WTO条件下我国零售企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财经研究, 2004, Vol.30(4): 119-129. 125. 郭金山,芮明杰. 论企业的心理边界. 中国工业经济, 2004, (3): 67-74. 126. 芮明杰. 21世纪的选择:新经济、新企业与新管理. 学术月刊, 2004, (2): 86-92. 127. 芮明杰. 中国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思路. 复旦学报, 2004, (1): 56-62. 128. 芮明杰,于克信. 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模式的转换. 思想战线, 2003, Vol.29(6): 15-19. 129. 芮明杰,郭玉林. 智力资本激励的制度安排.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9): 64-69. 130. 芮明杰,李洪雨. 论产业先见分析框架. 中州学刊, 2002, (6): 59-61. 131. 芮明杰,郭玉林. 智力资本的界定及其价值度量. 上海管理科学, 2002, (4): 14-16. 132. 芮明杰,樊圣君. "造山"以知识和学习为基础的企业的新逻辑. 管理科学学报, 2001, Vol.4(2): 14-24. 133. 芮明杰,吴光飚. 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目标. 中国工业经济, 2001, (3): 48-54. 134. 芮明杰. 试论国有纯粹型产业控股公司的特性及功能. 管理科学学报, 2000, Vol.3(1): 94-99. 135. 芮明杰. 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的终极目标. 上海经济研究, 1999, (3): 41-44. 136. 芮明杰,韩兆林,张晓燕. 试论高科技产品营销的内涵. 财经研究, 1999, (1): 17-21. 137. 芮明杰. 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再认识. 中国工业经济, 1998, (11): 50-52. 138. 芮明杰,钱平凡. 企业与市场关系辩析. 财经研究, 1998, (9): 16-21. 139. 芮明杰,贾静宜. 我国国有控股公司控股类型选择. 财经研究, 1998, (7): 25-27. 140. 芮明杰,钱平凡. 组织分析的交易费用理论认识与评析. 上海经济研究, 1998, Vol.6(6): 42-46. 141. 芮明杰,孙继伟.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 上海经济研究, 1998, Vol.4(4): 57-59. 142. 芮明杰,袁安照. 交易的规制结构论. 经济科学, 1998, (5): 90-98. 143. 芮明杰,余光胜. 企业战略: 产业视角的思考. 中国工业经济, 1997, (12): 41-44. 144. 芮明杰. 城市公共交通改革的理论思考及方案选择. 复旦学报(哲社版〕, 1996, (1): 46-51. 会议/研讨会论文: 1. Chen Xiao jing, Rui Ming jie. 2008.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Mode on Tacit Knowledge Creation:An Empirical Study of Corporations in China. IEEE null.1084-1089.
电话咨询
一键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