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情切,相助不息——“朝阳行动”活动纪实(五)
2014-09-09

9月6日,霍邱县大雾弥漫。这一天是“朝阳行动”在当地的最后一天。复旦管院的同学走访了结对学生的家庭。

离开支教学校的校门,结对的小朋友一边带路,一边向师生介绍:这是商业街,这是“大圆盘”,这是某某同学家……当地村民微笑着目送家访队伍。途中还有偶遇的一些孩子加入,就这么一路聊着天到达了小朋友的家。

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有的家庭父亲在外打工,母亲患慢性病在家;有的家庭因为借高利贷买货船出了事故,全家住在临时的卷帘门店铺;还有一家平时只有姐妹俩,自己照顾自己;还有的家庭做小生意,日子红火,也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业……

复旦管院的师生通过家访,了解结对小朋友的家庭状况和面临的困难,鼓励孩子们继续学业,也呼吁家长重视教育。

下午,复旦管院师生在临淮岗中心学校与临淮岗乡两位村主任进行了交流。村主任为同学们介绍了当地的基本情况。在随后的交流环节,有同学建议:“村里很多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无法有效和学校老师沟通,建议村委可以统一帮助他们与学校联络,营造良好的沟通机制。”

在“朝阳行动”总结仪式上,临淮岗中心学校李德国校长谈到,“朝阳行动给学校孩子带来一段快乐的时光,让他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带给他们思想的启迪以及新思维和新观念。”

复旦管院吕长江副院长总结:“管理学院致力于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大学生。这几天同学克服了各种困难,和当地学生深入交流,帮助他们树立理想,找寻未来的道路,为他们增加信心。点点滴滴都为他们自己赢得了荣誉,兑现了属于他们的社会责任。社会上对支教活动有许多声音,我们的同学给出了一个圆满的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吕长江副院长与李德国校长互赠了礼物,李校长还赠送给复旦管院一面锦旗:“扶贫支教献真情,结对帮扶暖千家”。

临别,双方学生互赠礼物和信件,拥抱,告别,有的孩子伤心得哭了。“他们不愿离开,跟着我们回到学校。大巴已经停在操场上等待我们。我们努力表现得平静一些,和孩子们合影留念,告诉他们回家要孝敬长辈,照顾好弟弟妹妹。孩子们虽然点着头,情绪却已经控制不住哭了出来。”

叶晨烁:我的结对子的是一位五年级的小朋友,平时家里只有她和一个二年级的妹妹。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在上海打工,姥姥姥爷偶尔会去看她们。洗衣服做饭之类的家务都是姐姐一手包揽。我们去的那天水龙头刚好坏了,妹妹特别积极,打井水洗菜,姐姐很安静地生火。走的时候姐姐送了我一张自己做的贺卡,上面写,晨烁姐姐你走之后还会回来看我吗?

传顺康:今天可以算作是支教的最后一天了,上午我们分组进行了家访,发现各家条件差别较大。不管物质条件如何,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缺乏相应的引导,对未来的规划却几乎空白,我们希望能在这些方面给予他们帮助,这种帮助不仅仅是几天,而是长期的联系。

卫雅菲:相比我们,当地的小朋友真的懂事成熟很多。今天把礼物送给她,一会就看到她眼睛湿润了,一路上聊着聊着她又有些想哭了。虽然平时话不多,但其实孩子们什么都懂,内心细腻善良、单纯美好。

沈乐:车缓缓启动,隔着一层窗,我们和小朋友们互相挥手作别,互相说着再见。我们在物理上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但我们彼此心的距离永远都会像此刻一样,那么近,那么近。亲爱的孩子们,愿你们自由、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