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再启程:把知识传到远方
2015-05-07

 

“旦余沐於清源兮,晞余发於朝阳”。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清晨,33名2013级硕博连读学生踏上了前往安徽省霍邱县的巴士,2015年“朝阳行动”本硕博扶贫支教正式拉开帷幕。
2015年5月5日清晨,33名硕博生分成7组,分赴霍邱县临淮岗中心学校、临淮初中、大兴小学和后楼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
面对热情欢迎支教队伍的中小学生,各组队员首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破冰”活动。支教队员们先向学生介绍了自己、复旦大学和“朝阳行动”,再由当地学生做自我介绍。

 

面对同学们“老师,你们是怎样考上复旦大学的?”“老师,你们为什么都戴眼镜?”“老师,什么是硕士和博士?”连环地发问,复旦管院硕博生们都认真解答着。

 

第一节“破冰课”之后,真正的课堂教学开始了,各组支教队员作为新老师“走马上任”。数学、英语、语文、生物、地理和体育,按照各班级原来的课程表开始上课。复旦管院硕博生们发现,真正的困难并不是备课和教学,而是如何获得学生们的信任和支持、如何唤起学生们的求知欲……

 

 

 

傍晚,各组支教队员召开组内会议,大家又疲惫又兴奋,纷纷表达第一天支教的感受。他们见证了小朋友们对自我梦想的肯定,也从第一天的授课中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于支教,我这么看

汪志鹏:孩子们上课很积极,眼睛里总是闪着光,像是恨不得要把所有他们知道的都告诉你,明明昨天还不认识,但一见到他们,整个心就化开了。

倪舒杨:本来以为给小学生教课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对课程产生学习的热情是一门值得我们深 入思考的学问;而如何从孩子的视角考虑问题,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沟通,既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又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更是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和学习。

胡冬凌:可能是由于成长环境和时代的不同。第一天的接触后还是无法找到他们的兴趣点,也需要继续探索他们到底要用怎样的方式向他们传递积极的态度和开阔的 眼界。我希望我们陪伴的两周不只是和他们说说笑笑、热热闹闹。毕竟生活的深刻远不止此。但是一个气氛很high的开头总是好的,感谢我们组的伙伴们一起总 结问题,找寻解决措施。朝阳行动,加油!

陈诗梦:孩子们活泼极了,带着我所久违纯然的天真,从他们身上仿佛能看到十几年前那个一样端坐在逼仄拥挤的教室里的我自己。无论是看向课本还是看向黑板,他们的眼里都带着渴求的光芒,也正是这对知识的渴求,让我们走到一起。

张慧娟:当我们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他们大声呼喊,当我们提问问题他们抢着回答,当他们跑过来说“老师你和我们一起跳皮筋好吗”,心里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一天的支教活动顺利完成,青春真好,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真好!

什么是“朝阳行动”

“朝阳行动”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组织的本硕博扶贫支教活动,是本硕博培养方案中必修的实践学分要求。从2013级学生开始,所有本科生在大二、硕博生在研二必须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扶贫支教活动,藉此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年8月份,首届“朝阳行动”在安徽省霍邱县临淮岗乡4所学校开展,并成立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安徽霍邱教育实践基地”,共有155名本科生、10名硕博生和14位实践导师参加。首届“朝阳行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与去年有较大差异的是,今年的支教工作集中在课堂教学实践,即复旦管院学生走上讲台,代替当地的教师给学生们上课。在到达霍邱之前,各组学生早已和当地学校的班主任以及各科老师进行了详细交流,了解他们的上课进度、进行各学科分工、撰写详尽教案、制作课程PPT、购买教辅教具等。尽管有了如此周密详尽的准备,但对于几乎从未有过教书经验的硕博生们来说,站上一方讲台也难免紧张。

2015年,复旦管院进一步拓展教育实践基地,增加到6所中小学。目前,33名硕博生已在其中4所学校开展支教活动。9月,还将有约140名本科生和13位实践导师前来开展支教活动。

“朝阳行动”是一次传递爱心的扶贫支教活动,旨在让学生能够更多了解社会、认知自我,使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真正服务于培养目的,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提高。“朝阳行动”名称源于“旦余沐於清源兮,晞余发於朝阳”,寓意该活动是充满爱心、希望、令人温暖的活动,愿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前景璀璨。

朝阳行动网站:

http://www.fdsm.fudan.edu.cn/younga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