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 (2014级)
2015-10-11

 

中心校4组组长,认真完成组长职责,荣获“支教达人”。“虽然口口声声说着知识改变命运,但那里的老师对于知识的敷衍,以及家长对于教育的不重视,不耐烦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

 

工作简介

 

支教前期,作为小组长,根据组员特长及意愿分配不同的任务,并在设定每项任务的时间表,在规定时间内督促他们完成预定工作。在全体备课期间,定期组织头脑风暴汇总好的思路和想法,引导全队整体提升。

 

支教期间,除了负责自己准备的课程以外,旁听了组员教授的每一节课,对于初期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在每天回到宾馆后组织小组会议,总结当天情况并布置第二天的任务,共同讨论改进策略。对于出现的异常状况及时与带队老师或班主任进行沟通,并定期与导师交流获取经验。

 

 

支教感悟

 

对于我们而言,支教只是短短一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而对于那些孩子们而言,这一周或许能够给他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改变。从未有过,在上课的问题上,对那些孩子,竟然比对自己还要负责。不单单是考虑他们对于授课内容是否喜欢,还要考虑这些知识,更多的是那些知识以外的东西,是否真的适合他们,是否对他们真的有意义,有价值。从未有过支教经验的自己,面对这一连串的问号,起初的脑海里是一片茫然的。幸好,自己遇到了那些虽然经验不甚丰富,但充满创造精神的小伙伴,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逐渐清晰了那一周将要走的路。

 

从最初的忐忑,到之后的清晰,就这样迈进了那间里面有许多张稚嫩面庞的教室。简单的自我介绍和寒暄之后,没想到就这样迅速而温暖的被他们所接纳,大手拉着的小手,笑脸牵动的笑脸。几堂课下来,心中的疑虑与芥蒂完全被他们的满心赤诚所冲散。教育他们,给他们希望,同是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洗涤。看到他们,观察他们面对世界的态度,找回自己渐行渐远的初心,拒绝以长大了为理由可耻的成熟。

 

 

离别时,面对他们,除了那份不舍,跟多的是一份愧疚。愧疚自己带给他们是不是伤害更多于教育。虽然他们中很多人口口声声说着要以后去考复旦大学,甚至连复旦都写成了“福南”,这样的回答是否真的是我们想要听到的。我们想要听到的,不是那些稚气未脱的梦想,我们想要做的,也并不是教会他们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考上名牌大学才能增光添彩。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教育的目的,更不是我们这次支教之行的目的。虽然口口声声说着知识改变命运,但那里的老师对于知识的敷衍,以及家长对于教育的不重视,不耐烦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对他们来说,我们说的再多,他们也只能领会到想要成为像我们这样的人,但这是否过于遥远,是否这种没有理由的梦想真的能够成为长久激励的动力,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