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让孩子拥有幸福人生
9月7日,由我院“复二代俱乐部”主办的主题为“正面管教”的经验分享会热烈举行。活动邀请复旦-BI MBA 项目校友赵丽作为分享嘉宾,从过来人的经验和职业培训师两个角度,与现场观众一起探讨如何教育才能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赵丽校友曾经是跨国企业高管,退休后依旧不断学习,成为了注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家庭教育指导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家长/学校讲师。同时她出色地平衡事业与家庭,坚持锻炼,游泳、瑜伽、快走,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她精力旺盛。她女儿深受妈妈积极乐观、持续学习的人生态度的影响,从初中预备班开始学习完全自我管理,后来考入“华师大二附中”,并成功考取复旦大学数学系,在复旦就读2年后转学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获得经济学和统计学双学士,研究生被“哈佛大学统计系”录取,毕业后留美工作。
在此次分享会上,赵丽校友向大家系统介绍了来自美国的“正面管教”法。 在赵校友看来,家长要想对孩子采取正确而合适的教育方法,首先要明确自己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应以‘人的社会化’为主。”赵丽校友介绍到,“这和美国家庭的教育目标非常相似,就是将孩子培养成能适应各种环境并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而所谓“正面管教”,就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自律、自信、自立、责任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赵丽表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切忌不可过于骄纵,也不能采取强权或独裁主义,而是应该“和善而坚定”地与孩子进行沟通,采用“纠正前先连接”的方式,尝试进入孩子的世界去思考、感受、决定和作为,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和在乎,从而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随后,赵丽分享了她对“表扬和鼓励”的见解,她认为,“表扬就像糖果,看上去很美,但吃多了就会有害”。长期被表扬的孩子会患上“寻求认可上瘾症”:习惯了依赖别人认可的他们,一旦得不到肯定,就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失落,从而变得自卑。而鼓励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去强化孩子的内动力,使他们变得自信、自立。“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赵丽借用了心理学家德勒克斯的名言向大家强调了鼓励的重要性。
除了建议家长多鼓励少表扬之外,赵丽还希望家长们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多指导,少命令”——即多采用启发式的口吻,而不是一味的命令。为了让家长们切身体会孩子的感受,赵丽邀请了两名家长作为志愿者上台参与活动,分别对他们采用“启发式”和“命令式”的沟通方式。通过生动的实例对比,家长们立刻体会到两者的差异,了解到只有“启发式”的沟通方式才能强化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变得更自觉更主动。
主题演讲之后,家长们纷纷向赵校友提出了各种有关孩子教育的问题和困扰。赵校友强调,身教永远胜于言教。她认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超乎我们的想象,因此,要想孩子成才,家长自身先要自律。而当孩子产生问题时,家长们也应该首先反省自己,而不是一味苛责孩子。
活动结束后,大家都积极地和赵校友展开交流,并希望这样的活动复二代俱乐部还能持续举办下去,让家长们能以此为平台,互相交流,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