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国副教授:PM2.5治理要靠结构调整
日期:2015-03-17来源:复旦管院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副教授李治国谈——

PM2.5治理要靠结构调整

  雾霾来袭、PM2.5爆表……如今,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不仅威胁到了老百姓的健康,也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副教授李治国所在的“复旦大学上海PM2.5课题组”完成了国内首个用于模拟行业与公共政策对PM2.5影响的定量模型。


  在展开了一系列的定量模拟分析之后,课题组认为,为使PM2.5在未来十五年内降到每立方米25微克,上海必需大幅改变现行的能源、汽车、环境、税收、政府补贴与公共交通等政策。
  
上海有条件率先达标


  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年均PM2.5浓度第二阶段过渡目标为每立方米25微克,而中国主要城市的PM2.5水平经常超过该标准几倍甚至十几倍,100多个城市的年度平均值在75左右。面对PM2.5的困扰,环保部已经宣布,力争在2030年前全国所有城市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包括将所有城市的PM2.5的年均值降到35。


  根据环境监测部门每日公布的数据,测算出上海目前PM2.5的年均值为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上海应该争取在十五年内将年均PM2.5从目前的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降低到每立方米25微克。”李治国表示,这个目标领先于环保部提出的争取全国所有城市在2030年将PM2.5降低到35的目标,但我们认为上海完全有必要也有条件领先于全国。一方面是因为上海的人均收入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有条件率先达标;另一方面,按规划上海将在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而世界上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平均值仅为20。空气质量不达标,上海将难以吸引流动性非常高的国际金融人才。


  然而,无论PM2.5的减排目标是每立方米35微克还是每立方米25微克,课题组发现,按目前的各种政策组合都没法达到标准。“我们建立了一个量化的治理模型,研究发现,即使实行了目前已经提出和规划中的一系列环保政策(包括煤炭消费负增长、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和油品标准、治理黄标车、加大脱硫脱硝力度、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和全方位扬尘治理等),同时考虑到周边地区减排对上海的帮助,上海的PM2.5在十五年内也只能降低到每立方米42微克。”因此,要彻底治理PM2.5,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治理要解“结构性难题”


  根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资料,课题组绘制了一张上海PM2.5来源占比图,其中交通运输业占比31%、煤炭燃烧相关占比19%、工业建筑业为19%。李治国表示,要彻底治理上海的PM2.5,必须从更加宏观的视野,充分认识到影响上海大气污染的经济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能源结构等根本性的、远超出环保部门监管范围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上海的空气质量才可能在十五年内达标。


  具体来看,这些问题包括上海的重工业占经济的比重过高;即使上海已经率先引入了汽车牌照拍卖制度,每年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仍然超过8%,远高于同样采用汽车牌照拍卖制度的新加坡的0.5%;地铁在上海中心城区居民出行比例中只占25%左右,远低于其它国际大城市的60-80%;上海清洁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费的比重只有15%,远低于欧洲国家的40-60%;港口航运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占上海PM2.5的10%,且仍有上升的趋势。


  “上海新一轮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已经提出了明确目标,要加快推动防治方式从末端向源头的转变,加快推动环保管理从单一行政手段向经济、技术、法律、信息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的转变。”李治国表示,“在协同控制上,我们针对煤炭、能源、机动车、船舶等领域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更大经济改革力度来达到结构大调整的目标。”
  
新兴绿色行业将迎机遇


  课题组列出的建议措施包括:在十五年内将上海的重工业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25%降低到10%以下,包括采用将多数钢铁和石化等污染性生产设施搬出;改进汽车牌照拍卖制度、开征拥堵费,将未来十五年的年均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率控制在2%,明显降低公路交通流量的增长率,将牌照拍卖收入和拥堵费收入用于支持地铁建设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在十五年内将上海轨道交通的总里程提高1.5倍,改善运输效率,将轨道交通占中心城区居民出行的比例从目前的25%左右提高到2027年的60%等。


  “为达到减排目标,交通运输必须要完成结构性调整,即明显降低公路交通的增长率、大幅提高轨道交通的增长率。这是因为在各种交通模式中,使用轨道交通运送单位旅客的能源效率是最高的,因此PM2.5排放也是最低的。”据李治国介绍,在发达国家的大都市中,居民出行选择轨道交通的占60%至80%。上海要达到60%的目标,需要大幅度提高地铁里程数和提高使用效率。具体而言,在十五年内,轨道交通总长度应该由2012年末的468公里上升到1200公里;通过提高地铁列出节数和改善线路规划使轨道交通承载能力提高40%。


  当然,由于降低PM2.5涉及经济结构调整,有个问题无法回避——这是否会对GDP增长带来短期的抑制作用?“其实其中更多的是经济收益重新分配,它会对一些传统行业带来影响,但同时也会拉动一些新兴行业。我们对此做了专门测算研究,比如通过税费政策提高常规煤炭消费的成本后,对煤炭行业和用煤企业会带来负面因素,但新增收入可以用于补贴天然气、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李治国表示,“如果上海在环保技术上保持领先,还能迎来更多的新产业机遇。”


  他还建议行政手段应该更多让位于经济化手段来调节,“例如,上海可以着力打造绿色金融体系,建立鼓励绿色投资的政策和机制,发行绿色债券,形成绿色信贷体系,设立上市公司环保社会责任披露机制,逐步改变投资者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