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日期:2015-03-19来源:复旦管院

  范金成是一个执着的人:从最初的社会发展局到现在的卫生局,他在浦东一干就是十三年;从副处长到副局长,无论身处在什么岗位上,始终都是鞠躬尽瘁。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世博会中,作为浦东新区卫生局副局长的他统领医疗救护工作,一心扑在世博园及周边;就连他的手机也跟着“遭了殃”,每天都要耗尽三块电池。但是当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在人民大会堂授予他“世博先进个人”称号时,他却显得坦然而低调:“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是我们团队共同奋斗的成果。我是沾了浦东的光,沾了上海的光。”

带着方便面去写论文

“我的简历很简单,只有四行字:出生在江西,读大学在南京,读硕士在复旦,工作浦东浦西各半。”范金成副局长用极其平易的话语概括了自己的经历。但是在这短短四行字之中,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范金成的父亲是一名地址勘探测量的知识分子,一心希望家里有人当医生,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成为一名医生是范金成一直以来的梦想。1980年,高考制度恢复没多久,范金成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为东南大学医学院),矢志以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使命。但是由于组织的需要,1985年他被分配到上海铁道医学院(现为同济大学医学院)成为了一名高校老师,1987年起同时担任团委书记的工作。“幸好在医学院做老师并没有脱离我喜欢的医学专业……”范金成说。但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领导们就发现了范金成身上突出的组织领导能力,转而安排他从事学校的学生工作和青年工作,他先后曾担任学生处处长、医院管理处处长、办公室主任等职务,这也让他和自己喜爱的医学专业越离越远。

虽然如此,一贯对工作负责的范金成并没有抱怨什么。或许就是从那时候起,他也同样意识到了自己应有的管理能力。1990年,在领导们的鼓励下,范金成决定报考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硕士,进一步学习管理学专业知识,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从报名到正式参加考试,只有短短三四个月的复习时间,而全国有数以万计的学子都在同时争取这有限的录取名额。但当时范金成的信念非常坚定:“我一直都想到复旦这样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去学习,这个愿望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动力。”凭着一股子倔劲,范金成通过层层筛选,最终考取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开始了在复旦读书的快乐而又艰苦的时光,这也是他工作5年后又当第二次学生。

两年半的时间虽然短暂,却在范金成的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记。提及当年的老师,范金成显得念念不忘:“有两位‘唐老师’一起教我,一位是老院长唐之敩老师,另一位是唐安国老师。”师恩难忘,老师们的学问和风范至今仍让他感怀不已。

范金成的硕士论文题目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研究》,这在当时正是最新颖和最热门的话题。“我是带着方便面去写论文的。”他笑言。为了收集论文材料,范金成特意背了一个装满方便面的大行李包,专程跑到厦门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等沿海地区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去的时候只有满满一背包的方便面,回来的时候却换来了满满一大包的论文资料。

世博会是终身难忘的记忆

“我的工作可以用‘两个十三年’来概括。在上海铁道医学院我一共干了十三年,在浦东工作到现在又是十三年。”十三年如一日,范金成把自己所有时间都奉献给了倾心热爱的工作。2010年,范金成迎来人生中第四个本命年;也正是在这一年里,上海举办了举世瞩目的世博会。“能为世博会工作,实在是非常幸运的事!”范金成高兴地说。从申博、办博,一直到最后184天的大决战,回想起这一漫长的过程,他感觉到“很辛苦,也很幸福。”

世博期间,范金成负责的是浦东的医疗救护工作。在连日高温和庞大客流量的压力下工作,其中的困难是不言而喻。世博会共有9个出入口,其中5个都在浦东,这里承载了整个世博会百分之七十的工作,任务量之大,工作之艰巨,让浦东俨然成为了世博会的“咽喉”所在。

怎样才能更好的为如此庞大的人群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呢?范金成在申博刚刚成功之际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为此,他还特别请教了在日本办“爱知世博会”的专家,将心中想到的每一个问题都细致地向专家请教:“在世博这种大型场合,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大约是多少?”专家回答:“十万分之一。”也许这在旁人眼里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概率,而范金成却觉得,十万分之一虽然小,但是游客总数有七千万,这样算下来也不得了。于是他在区领导支持下,以红十字会为平台(范金成同志当时兼任新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早做谋划,提前三年就开始每年培养10万名紧急医疗救护(first Aid)技术的志愿者,三年累计培养了34万多人。医疗志愿者们的诞生不仅保障了世博会期间的医疗安全,还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马路上、商场里、公交车上,他们利用所学到的心肺复苏术在第一时间里挽救了宝贵的生命。

“这场盛世空前的世博会,考验的不仅是工作热情和工作耐力,更考验着中国人处理大场面的大局观念。”为此,范金成一点也不敢马虎,并且随时都在开动脑筋琢磨,力图交出一份最完美的答卷。经过长期的调研和思考,他带领团队为世博会量身定做了一个“3-7-1-1,500+2000”的方案。“我们安排了仁济、曙光、东方3家定点医院、7家后备医院、1支应急救援队、1个医疗急救中心。我们的目标是可以同时抢救重伤员500人,同时救治入院轻伤员2000人。”为了不使这一庞大计划形同虚设,范金成将双休日和节假日的时间全部都投入到世博会值班之中。正是这种全方位的运筹帷幄加上毫不懈怠的干劲,使得范金成领导的世博配套指挥部超额完成了任务,为世博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最坚强的“防护屏障”。

2010年12月27日,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组织上层层推荐下,范金成凭借其出色的工作成就被授予了“世博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与全国五、六百位先进个人一起赴京参加表彰大会,他还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领导的亲切授奖。回想起站在领奖台上的情景,范金成激动地说:“这是我终身难忘的珍贵记忆!但是这个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当领导人把荣誉证书递到我手上的时候,他一定不会知道范金成是谁,但他知道我代表的是浦东、是上海。这份荣誉也是对我们世博会全市所有卫生工作者的肯定!

一生之计在于勤

“对于人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两个七年’。”范金成再次用数字来概括他的人生经验,也向目前还在读书的学弟学妹们提出最诚挚的建议:“从出生到七岁,这是一个人养成生活习惯和培养各方面品性至为重要的一个七年;本科加上研究生教育的七年,是一个人开拓眼界、走向社会更为重要的一个七年。同学们正处在第二个‘七年’之中,这是一段宝贵的学习时光,对于今后整个人生历程都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求学与工作、为人与处世,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境遇。范金成以著名医学家裘法祖先生的格言自勉,也希望能够给同学们带来启迪:“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短短的三句话,就是范金成毕生所信奉的重要理念。回想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回想从毕业到现在为之奋斗的一个个目标,范金成感慨良多。在他看来,作为一个人,一定要对社会赋予自己的一切抱有一颗感恩的心,无论是顺利或是挫折,无论是生病或是健康,都应该知足常乐;而对于工作而言,只有不断追求完美,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才有可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对于做学问来说,渴求知识就要像海绵渴求水分一样,必须要终身学习,而且要达到“学而不厌”。

四十多年来,诚心、诚意、勤劳、勤俭,这几个简单的词足以概括范金成成功的奥妙。他也常对自己刚刚考入大学的儿子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他不仅用这句朴实的话教诲自己的孩子,同样也寄言母校学子上,希望年轻一辈的人能够将理想放在云端、却让双足立于地面上,以踏实的作风和真诚之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预祝学弟学妹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幸福。祝母校更加繁荣兴旺,立于世界名校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