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MBA同学眼中,何亚平算得上是个“传奇”人物:他本来完全没有户外经验,却攀上了海拔数千米的雪峰;他因为钟情于西藏纯洁甘冽的琼浆,就敢于打造“世界上最高端的矿泉水”。他的创业几经波折与变幻,横跨了多个领域,最后又回到了“投资”这一老本行上。
何亚平喜欢登山,偶尔还会骑摩托上班。最初因为工作接触户外运动,最终因为一次西藏之旅开始逐渐走上创业的道路。在常人眼中,能够将爱好与工作结合起来是再好不过的了;而在何亚平看来,这两者都是为了拓展生命的疆域。
学习改变思维
1992年,何亚平进入大学,专业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但或许是内心不甘于平庸的活跃因子在悸动,毕业之后他并没有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在上海联创基金从事投资管理。
1999年,何亚平又选择来到复旦—港大IMBA项目学习。看似跳跃式的跨专业学习经历,在他眼中意义不凡:“在复旦管院的学习最重要的收获就是令我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
而在此之前,何亚平已经在联创基金从事投资管理工作。“之所以选择复旦与港大合作的MBA项目,就是考虑到专业性质方面的契合可能更能让我学以致用。”何亚平坦言。在他看来,复旦管院的国际MBA项目除了能够给予学生真正国际化的视野之外,其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专注企业核心价值的交流和案例学习”;正是这一点对他未来的能力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回忆起求学复旦的这两年,他相信自己做出了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
学业之外,MBA生涯还让何亚平收获了人生另一笔宝贵财富:同窗友情。他所在的班级,同学们的年龄大多相仿,彼此也有很多共同语言,因此大家的感情都亲如兄弟姐妹,整个班级的凝聚力也很强。“我上个月才参加完我们班一个男同学的婚礼,他是我们之中最后一个结婚的,也算是我们的小弟弟吧。”何亚平笑言。他自己虽然身在外地,却也保持着半个月回一次上海的频率,“跟老同学吃饭聊天,不亦乐乎!”在何亚平的眼中,大家不管身居怎样的高位,却依然是当初共读共玩的同学,彼此都觉得很亲切。在他这个户外爱好者的牵头下,同学们还不时相约去登山。读书时的情谊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是最令何亚平感到欣慰的事。
创业路上总有故事
每一个创业者或多或少都会有几次创业经历,何亚平也不例外。在谈及自己的创业故事时,他似乎没有严格界定那几次创业究竟算是成功还是失败,而是言简意赅地评价为“没有亏钱”。
事实上,何亚平的创业的确不能以平常的词句来概括。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就起始于看似毫不相关的一次旅行。2006年,何亚平和朋友首次尝试自驾去西藏,无意中邂逅了由几百年冰川水而来的“西藏神水”——在当地,这是一种带有丰富历史情感内涵、又无比清澈甘冽的泉水。一时兴起,他们直接去了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海拔五千多米的水源地考察,随后又对西藏神水进行了化验和研究。在了解其深刻的文化涵义之后,何亚平觉得“西藏神水”大有可为,和其他两个合伙人一下子购入了其50%的股份。
然而,美好的理想有时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因为当时创业的团队成员都有本职工作、精力投入不够,再加上营销人才的缺乏,这次创业最终没能坚持下去。对此,何亚平至今谈起都有深深的遗憾:“我相信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能够打造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高端水品牌。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还会‘杀’回去!”
而这个并不顺利的“第一次”也给了何亚平关于创业的坚定信念:“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团队。”这也成为他日后努力完善的方向。
何亚平的第二次创业是定位于高端探险旅游服务的“巅峰探游”项目。这同样是源于他对户外运动的热爱,却最终因为市场不够规范、大环境不够成熟而搁浅。将爱好与事业结合在一起,对于何亚平而言是水到渠成的事;也正因为如此,虽然两次创业都没能获得成功,但他仍然能够从容面对,并认真总结经验。“越是混乱的市场,越是充满机遇。”何亚平自信满满地表示。
何亚平的创业征程,因户外运动而迈出了第一步,又因专业知识的引导而回归到老本行。带着之前积累的教训与信念,他离开了工作九年的上海联创基金,于2008年创立了“歌石投资”。相较以往,这次是“从大平台到小平台,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融资就是一个大难题”;不过经历了过去几次创业的曲折往复,何亚平反而越战越勇;手头积累的业内资源也助了他一臂之力,让“歌石”顺利渡过了最初的“生存期”。
如今,从科技股创投回归到传统的资源性行业投资,歌石投资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正放眼未来以数十亿人民币计的项目。整个公司运作的定位也很清晰:“目前的PE基金要重点打造结构差异化和专业化的发展特点,我们有自己侧重的行业和领域;除了资金投入之外,我们也参与业务整合的工作。”面向未来,何亚平与他的“歌石”都正踌躇满志。
登山也是“事业”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虽然现在的何亚平堪称业余户外的“高手”,但仅仅就在五六年前,他甚至都不知道“珠峰还能攀登上去的吗?”
何亚平真正意义上的首次“登山”是四川的雪宝顶。想要登顶的念头其实也是临时萌发,连装备都是在当地采购的。在没有任何事先培训的情况下,何亚平和另一个朋友一起、加上两个当地导游,就这样怀着“堂吉诃德”式的勇气出发了。“因为没有户外经验,我们被糟糕的天气困在了4900米的高山营地,进退两难。幸运的是最后看到了壮观的云海,也最终翻过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骆驼背’。”当年近六旬的搭档因为体力不支在半路雪坡上休息的时候,何亚平还是坚持和向导攀上了海拔5588米的顶峰,8月18日,那是2007年雪宝顶当年的首次登顶记录。“站上峰顶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困难都被踩在脚下了,心灵好像从未有过地舒展。”
这一次“痛并快乐着”的登山经历激发了何亚平心里埋藏已久的热情。雪宝顶、玉珠峰、墓士塔格、宁金抗沙、启孜峰、唐拉昂曲、四姑娘山、哈巴雪山,攀登一座座高峰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灵魂的洗礼与升华。“站在万籁俱静的山巅,你没有别的事可做,自然就会想到一些平时不会去想的事,比如人生的意义。”同时何亚平也感叹,登山“能够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而这对于创业是极为重要的。
每每面对别人惊叹的表情,一贯乐观的何亚平总是轻描淡写地描述登山之苦:“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我们还可以在大本营吃上四菜一汤,还能无线上网呢。”他更愿意在苦中作乐,找到户外运动无可替代的魅力。因为迷醉于丽江拉市海的美景,何亚平干脆在当地和纳西族办了一家划艇俱乐部,“这个不算创业,只是个人爱好。”何亚平笑言。当然,爱好之中亦藏商机,“我想在拉市海建一个集湿地、候鸟观察的户外俱乐部,叫‘丽水泛舟’,现在正在筹划一些划船、骑马、烧烤和纳西族民族文化特色之类的项目。”
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做自己热爱的工作,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现在的何亚平正在朝着这样的方向、步履轻快地前进着。对于渴望创业的年轻学子,既是创业者、也是投资者的何亚平有很多的感想可以分享。他最希望每一个有创业计划的人都要对市场的残酷性有深入的认识:“创业切忌盲目”;同时,他也从自身经历出发,反复强调团队的重要性:“光靠一个人是肯定不行的,创业成功的每一步都要有强大执行力的团队。”
当然,何亚平多年来的户外经历也告诉了我们创业最重要的精神特质所在:坚持信念,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