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注定是为管理学而生的人:从本科到博士后,他先后学习了管理科学、工业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以及开放性经济管理等专业,是实实在在的科班出生。毕业后他从事研究咨询行业,将一身“武艺”学以致用,先后主持了近百项国家、省、市重大调研课题,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意见,为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斐然的成绩背后,是他一直所坚持的朴素理念:“干一行爱一行。”
他就是1985级管理科学系校友曲建,现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脑库)副院长,国家商务部聘任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注册投资咨询工程师。
受益于前沿的管理教育
在高等教育资源紧俏的1985年,曲建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复旦大学管理科学系学习。在当时的他看来,这个状元云集的班级给予他诸多挑战。一入学,他便和数学专业的学生一起直接开始学习数学分析,不仅如此,学校还设置严格的“5%”末位淘汰制度,让刚入大学的他倍感压力。
但也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曲建对管理专业产生了十足的兴趣,兴趣又将压力转化了不懈的动力。现在回想起来,曲建觉得复旦管理学院的课程设计以及老师和同学之间良好的活动给了他非常积极的影响。
“当时我们的课程构建的确走在全国的前列,并且程度颇深。我记得有门课是讲投入-产出分析,这至今还是我国大规模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如此,大学本科时候习得的定量化分析方法对他的学习也产生了规范性作用,这种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除了课程方面的收获,曲建对系里思想意识超前的老师也津津乐道。“88年学习系统动力学这门课时,我们便在课堂上见识了由老师从美国带来的苹果电脑。”虽然那时只是观看,但也让曲建了解到不同的电脑系统,拓展了自身的视野。而更令他感怀的不止是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还有课外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我们的班主任叶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带着我们同吃同住,组织同学们一起交流沟通想法,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在这样充实而又上进的环境中,曲建“不仅向老师学习,也向同学学习”,感受着求知带来的巨大乐趣。他们常常聚集在一起讨论学习,互相帮助,一起克服一门门难度较大的课程,也因此而结下深厚的友谊。直到今天,同寝室同班的同学还经常联系来往,沟通感情,有困难也是倾力相助。“我们班的同学都比较重感情,毕业以后,我们把所有的同学都找了出来,每五年大聚一次,两年小聚一次,一个都不能少。”曲建自己就义不容辞地担任起今年在深圳举办同学会的组织工作,为聚会出谋划策。
“我真的很幸运,因为我学习的专业正是我最喜欢的。”正因为热爱,曲建在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能够学以致用的岗位,进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脑库)从事发展战略规划等工作,一干便是20年。
担当政府企业的“脑库”
“综合开发研究院”给曲建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这个独立于政府的研究咨询机构站在公信力的角度上,不为某个利益集团单独服务;同时又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熟悉中国各种社会经济组织运作的深层背景,而且因为直接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而更加明了政策演变过程和最近走向,更便于为中国社会经济组织提供咨询服务。这一系列特质和优势都是曲建所看重的。
在曲建的主持下,深港合作方案战略(深港经济共同体的概念)、中国沿边地区整体开放战略、保税区发展战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战略、北部湾地区产业发展战略,黄河三角洲产业发展战略等被相继提出,并且进入国家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另外,他还主持研究了多家著名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战略报告,例如日本松下公司委托的为时三年的“外资企业投资战略研究”,撰写了《外国公司管理设立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分公司的研究》等十余篇大型企业咨询报告。这些成功的经历让曲建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认可,他被国家商务部特聘为专家,也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在更广阔的空间发挥着自己的智慧与能力。
每做一项研究、每提出一项方案,都需要对地区和公司做出深刻的了解:“比如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在集体经济基础上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如何规划好下一阶段?这些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虽然成就卓著,但曲建从未停止过学习。他坦言“在这些经历中,我自己也长了不少的见识”,而“学到老活到老”正是他的人生准则之一。
在编制战略规划内容的过程中,因为涉及中长期利益的调整,波及面很广,曲建常常会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和挑战。“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例,一方面存在中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利益矛盾,另一方面,在推进来料加工企业分阶段产业升级的同时又要保证国民经济不出现大的滑坡,这的确是一个难题。”
但曲建从未惧怕过难题,他把挑战看成是提升个人能力的最佳契机。在他看来,解决这些困难也是对沟通素质的一种很好的磨练。“沟通是一门艺术,我们的业务很多都需要与政府管理人员、企业的高管进行沟通。”曲建表示,沟通的前提建立在掌握和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但也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新进入研究院的员工,在接受计量工具的培训之后,马上就要进入到沟通能力的培训环节。曲建会通过各种会议让口才较好的老员工引导新人积极表达,并经常把他们推到前方去接受媒体的采访,以此来训练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辨识人才能力为先
身为管理领域的专家,曲建在谈及中国管理人才的培养时有着自己的见解。“目前人才的总体水平比80年代大为长进,但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间。”他也指出,现在一些教材教学方法过于理论化,与管理实践之间存在隔阂。所以他主张老师应该带领同学尽可能和社会、和企业多接触,鼓励他们将脑中想法变成现实。
“学习是永恒的,这是我们教给新入职员工最重要的理念。”而这一点也是曲建所认可的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素质。做研究咨询对从业者的要求很高,前提就是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进入角色。研究院会给新员工安排不是他本专业的工作,观察他上手的速度、学习能力的强弱等;每个星期还会有学术研讨会,鼓励员工参与头脑风暴,从中汲取养分。
除此之外,曲建也非常看重员工的“勤奋”,也就是对于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只有不断追求完美,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才有可能把事情办得更好。”这就是曲建心目中的“勤奋”。他认为,做研究咨询不是研究,研究需要专业,而咨询则需要广泛的知识面。研究院有一个“369计划”,员工三年之中必须拿到从业的资质,六年之中必须拿到两个专业的资格认证,九年拿到三种专业认证。“比如我是学经济的做研究咨询,但是我不懂法律,这很容易导致最后提交的方案是违法的。所以经济、法律、财务是我们的基本要求。多看一些书不是什么坏事。”
曲建坦言,他之所以能坚持从事这一行,贵在兴趣。因为做的是热爱的事,所以愿意踏实地走下去。“在校的年轻学生一定要培养并且坚持自己的兴趣,做好进入工作岗位的心理准备,多和社会接触、培养社会经验。”这也是曲建作为一位过来人带给学弟学妹的宝贵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