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炯校友:在感恩中修行
日期:2015-03-26来源:复旦管院

在感恩中修行

——1997级复旦IMBA校友 蔡炯

  跟蔡炯对话,就像在同一位温文儒雅的智者聊天。

  身为复旦管院学生成长基金理事,蔡炯多年来持续参与各类学院捐赠,甚至连续两年在学院拍卖会上拍得陆院长捐赠的拍品,对此,他说只是想向院长致敬;

  担任复旦管院学生导师近10载,他带过的学生遍及各行各业,甚至不忍拒绝主动要求旁听的学生,对此,他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很高兴能在回报管院的过程中修行自我。

复旦让我重拾自信

  1997年,蔡炯从1000多名竞争者脱颖而出,和其他39位同学一起,成为复旦管院MIT项目的成员。高考失利曾经让蔡炯的人生出现了一段低谷,但两年在复旦的求学生涯让蔡炯重拾自信,“让我有了一个脱胎换骨的机会。”他坦言。

  蔡炯称自己是遇弱不强遇强不弱的人,入学第二年,他便和同学一起组队参加MOOT大赛(纳斯达克杯的前身),同台竞技的是来自清华、港大、斯坦福和伦敦商学院等全球名校的队伍,凭借不俗的表现,他们的4人队伍不仅拿到了亚洲区第一名,还在全球总决赛中获得“全球最佳表现奖”的优异成绩。

  两年充实的求学,一场难忘的比赛,这些对于蔡炯来说都是宝贵的人生经验。“我的学习生涯、工作生涯,包括现在的创业,这一切都跟复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谈及复旦管院,蔡炯充满了感恩。

  为了回报母校,蔡炯总是积极参与的各项捐赠活动:从最早期的认捐课桌,到现在的慈善拍卖,学院长长的捐款名单上总能看到蔡炯的名字。而在蔡炯参加过的所有的捐款项目中,最让他得意的是成功拍到了两份陆院长捐赠的拍品。

  “我曾拍到一个别人帮陆院长定制的皮包,上面用丝线绣着陆院长名字的缩写‘LXW’,陆院长当时捐赠这个包也是希望能够用拍卖所得钱款为学生成长基金会做一些贡献。很幸运,我拍到了它。”18年前,陆院长曾在MIT班上教授Marketing的课程,“他经常在课堂上用拍卖的方式给我们做一些商业启蒙,虽然拍卖的都是类似书本的小玩意儿,但由此引申出来的道理让我难忘。”回忆起当年上课的情形,蔡炯依然兴奋不已。如今,学成的蔡炯也希望通过参与拍卖的方式向陆院长致敬,为学院尽一点绵薄之力。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天注定”的缘分。

 

担任导师,赠人玫瑰

  早在2005年,复旦管院导师项目尚在雏形阶段时,蔡炯便已经加入了校友导师的队伍。至于原因,他说自己是一个修行者,如果有能够为学校贡献一己之力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如果我的付出能够帮助校友们走出困惑,寻找到前进的方向,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蔡炯不是一个喜欢Push别人的人,担任导师期间他更乐于接受校友抛出的需求,然后尽己所能帮大家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是人生迷津,也可能是看似无厘头的具体需求。“我曾经带过一个女学生,她向我诉苦说男友因为户籍的问题需要找到一个挂靠单位,我就帮他挂靠到我们公司了,之后不久就收到了他们发来的喜帖,也算促成了一段良缘。”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户籍”的问题太过无理,蔡炯却觉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他很高兴学员能把自己当成可以倾诉的兄长。“赠与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果这件事能真正的让对方有所收获,那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情。”

 

  2015年,蔡炯校友毕业16年,复旦管院也迎来30岁生日。感慨时光荏苒的同时,蔡炯也为管院送上了他的祝福。在他看来,西方文明更注重逻辑美学里很细节化的东西,中国文明则更讲究格局和意境,他希望管院能在吸收西方成熟先进的商科知识的同时,将自己建设成富含中国文化底蕴的管理学院,争取早日在世界名校之列拥有属于复旦管院的烙印。

 

 

校友中心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