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而立之年已经实现亚洲领先不惑之年希望跻身世界一流
日期:2015-03-31来源:复旦管院
   “30年,在人为而立之年,对一个学院而言是焕发蓬勃生机的发展鼎盛时期。”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的话语中充满着澎湃激情。
 
  2015年3月20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迎来恢复建院30周年。从1985年到2015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同呼吸、共命运,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前行,复旦管院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在师资科研、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已全面领先于其他中国商学院,已经成为当仁不让的亚洲领先的管理学院。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还有更大的雄心:“我们要在下一个10年到15年的时间里,把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商学院。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上海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不惑之年跻身世界一流商学院的行列,同样已经成为了众多政商学界名流的共识:中国很快会有世界一流的商科教育,能承担历史使命的就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让第一个世界级管理学院在上海诞生,就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省盾安集团创始人姚新义旗下的弘毅公益基金会代表姚永焕如是说,弘毅公益基金会在复旦管院恢复建院30周年活动仪式上宣布,将捐赠复旦管理学院2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弘毅管理教育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学院引进和发展具有国际水准的学者。
  
 教授与校友
 见证三十年发展奇迹
  复旦管院企业管理系教授、复旦管理学院教授评议委员会副主席胡君辰还清晰地记得,自己26年前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来到学院工作时,条件还比较艰苦。但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老师越来越喜欢在管院,愿意待在管院,有了更加多的时间学习和工作,回顾过去我感觉到自豪。”
 
  科研实力是衡量一所商学院的首要指标,也是商学院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经过三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复旦管院在科研发展、师资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伴随着师资队伍的壮大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院教师发表在国际高等级期刊上的科研论文数量不断提升,尤其是国际一级的高等级文章发表数量有大幅增长。学院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跻身UTD全球商学院学术研究贡献世界百强,名列全球第95位、中国大陆第一,仅2014年单年发表UTD论文就有22篇,列全球39位、亚洲第四位、中国大陆第一。
 
  本科、硕士、博士都在复旦完成的复旦管院校友、盛大云CEO诸葛辉把管院的三十年历程以每十年为一个阶段,分成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提炼了一个关键词:第一个十年是“执着”、第二个十年是“勤奋”、第三个十年是“Mission(使命)”。
 
  从70后、80后到90后,每个不同阶段的校友见证着复旦管院创造了一个个“第一”的奇迹,这也是复旦管院院长陆雄文最为自豪的荣誉:1991年,学院被教育部门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开办MBA学位教育的院校之一;1996年,成为中国第一所与MIT斯隆管理学院合作的学院;1997年,获教育部批准开办中国第一个中外合作硕士项目复旦-BI(挪威)MBA项目;1998年,获教育部门批准开办中国第一个内地与香港合作MBA项目复旦-港大IMBA项目;2000年,第一个获教育部MBA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批准中国第一个中外合作EMBA项目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同年,被教育部门批准为第一批开办EMBA学生教育的院校之一;2010年,中国第一个与台湾地区合作双硕士学位EMBA项目复旦-台大EMBA启动。
 
  中国第一个全面推行硕博连读、第一个实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第一个设立学生职业发展中心(CDO)、第一个举办本科生家长Orientation、第一个全面资助全体教师并设专项研究经费、第一个设立校友中心及各地校友联络处。
 
  在FT全球EMBA排名榜单上,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连续9年跻身世界前列;而复旦中文EMBA项目、复旦-港大在职MBA项目,以及复旦-挪威商学院在职MBA 项目持续齐列全球百强,并且排名领先;全英文全日制复旦MBA项目也连续三年在《金融时报》排行榜名列全球百强。
 
  2009年,学院顺利取得EQUIS(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国际认证。在2010年,学院又以超快速度通过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国际认证。在2012 年的EQUIS再认证中,成为中国大陆高校第一家获得五年期认证资格的管理学院。
  
 爱心捐赠打造最顶级师资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盾安集团创始人姚新义先生旗下的弘毅公益基金会慷慨捐赠管理学院2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弘毅管理教育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学院引进和发展具有国际水准的学者。
 
    “一所商学院要成为世界一流,除了硬件之外还需要软件,其中核心就是师资。”复旦管院院长陆雄文向捐赠代表姚永焕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复旦大学副校长冯晓源教授同样认可一流师资的重要性:“没有一流的师资,没有一流的大师级的人物,不能真正成为国际一流。” 冯晓源希望管院能发挥捐赠最大的效益,引进和培养世界一流的学者,做出有世界影响力的学问,对企业发展方向提供智力支持和帮助,对政策制定提供指引,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兴,民族兴。姚永焕说:“盾安集团董事长姚新义先生是一个富有理想,激情而又充满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在与陆院长初次会面的时候,就非常契合。出于对教育事业的洞察,对国家未来的冀望,决定共同携手,发展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师资力量。”
 
   姚永焕表示,弘毅公益教育基金的设立,希望可以聚集国际水平的管理学专家,为他们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待遇和良好的治学研究环境,把握国际经济和管理学科发展的脉络,提出对科学学科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推动的重大影响的研究课题。在培养学生,注入先进理念方面,产生更多的精英人才,通过共同努力,带动复旦的管理教育赶超世界水平,提升世界范围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并长远推动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
 复旦“端”出三杯茶
   当天下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30周年首场论坛拉开帷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女士做客“复旦全球领袖论坛”,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并和复旦管院院长陆雄文教授热烈互动。
 
  对中国茶情有独钟的拉加德在复旦的演讲颇有特色,把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和对年轻人的期望比喻成了三杯茶,在复旦,她也精心“端”出了这三杯茶。
 
  在她看来,经济运行和中国的茶道之间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需要恰到好处的时机与诸多因素的共融。
 
  IMF预测中国GDP增长率在今年将为6.8%,比去年大约低了0.5%个百分点,“下降是一种福音。中国经济这杯茶会带来更为丰富的回味。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有巨大潜在的回报,它已经在各个方面启动了再平衡的方式。从资本密集型的增长转向了由创新高技能和科技教育驱动的增长模式。” 拉加德说。
 
  在创业热遍中国之时,拉加德也支了一招,哪些领域有创业机会?拉加德表示,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金融方面没有成为第二大的市场,相信上海在这方面会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拉加德认为,生物科技、智能手机应用系统、音乐、视频、游戏、教育等领域都会有创业的机遇。
 
  在复旦管院恢复建院30周年启动仪式上,还同时发布了院庆标识,标识的图案是一个抽象的30,整体的构图是一个奔跑冲刺的人,寓意着复旦管院三十年一路走来,不断前行,为成为世界一流的商学院而努力;2015复旦大学管理学院30周年庆典网站也正式上线,网站运用了最新的响应式页面设计,手机、平板、PC都可以访问;新刊物《管理视野》也正式推出,《管理视野》出品人复旦管院院长陆雄文教授表示,在数字化时代,仍然坚持出版纸质的刊物,用传统的方式代表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目标是打造与《哈佛商业评论》比肩的东方管理学者和企业家的思想平台,联动东方和西方交流。在接下来的一整年中,复旦管院将举办以“创·立”为主题的“首席系列”、“前沿系列”、“职场TED系列”等三大系列论坛。
 
 文/韩晓蓉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恢复建院30周年LOGO发布
 弘毅管理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仪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女士做客复旦全球领袖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