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明杰老师:蝉联重点学科的背后
日期:2015-03-23来源:复旦管院

  2007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科获评国家重点学科。这是该学科继1988年、2001年两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之后,再次获此殊荣。

  产业经济学科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产业经济学科带头人芮明杰老师,听他讲述蝉联国家重点学科背后的经验和故事。

记者:请您谈谈之前的复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科的大致情况。

芮明杰:产业经济学科原来由苏东水老师主持,早在1988年就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科在苏老师的领导下,取得了不少成绩,在国内也比较有影响。但是,从学科研究领域来看,虽然我们也做一些产业方面的研究,但一直和管理科学靠得比较接近,苏老师本人也一直在做东方管理的研究。甚至我们这个学科的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也几乎和企业管理一样。

2001年,我们的产业经济学科参加国家重点学科评审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专评审专家提出了意见:第一是我们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管理,而非产业经济主流;第二是师资队伍后继乏人,没有人能够跟上学科的发展。这两个批评是很正确的。

2003年,苏老师退休以后,学校和学院希望我来接手,实话说当时自己是不太愿意的,因为长期以来我从事的都是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在国内企业管理界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最终还是接过来了。

 

记者:您接手产业经济学科以后,是怎样开展学科建设的?

芮明杰:接手以后,我意识到必须要解决专家所提出来的问题,并开始着手做三件事情:第一,要使我们的产业经济学科的研究领域符合国际主流方向;第二,在符合国际主流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出一流的成果;第三,我们要培养一支在国内有研究能力、有创新能力、有后劲的学科队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对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做了一定的改革,提高了产业经济中高级人才培养的水平。

在我开始接手的时候,虽然没有任何人对我说要怎么做,但是我认为一个学科要发展成国内一流,并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针对当时产业经济学科出现的问题,至少要做以上那几个方面的工作,完成这个转型。

 

记者:产业经济学科具体的转型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芮明杰:首先是研究领域的成功转型。

2003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了产业经济系,让我有了一个改革的平台。我开始领导系里的老师做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我们复旦的产业经济学科的研究领域应该是什么?怎样才能让它在国内具有特色?怎样才能让它比较快地走入国际先进行列?我们经常开会讨论上面这些问题。

最后,我们确定以产业链的知识创新与产业链的规制为切入口来形成复旦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特点,抓住研究的前沿性。经过两三年的研究,事实证明,我们在国内学界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我们的研究抓得很准,而且有特色、有前沿性。我们在国内学会会议上宣读的论文,都得到了好评。我们后来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了批准。很多评论都认为我们的研究很具有先进性。

以此为切入口,我们形成了五个新的研究方向:产业链与知识网络、产业组织与经济规制、东方管理与产业发展、产业创新与产业结构演化、产业生态系统与产业竞争力。

 

记者:产业经济学科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哪些改革措施?

芮明杰:2003年开始,我们对包括硕士和博士在内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做了大幅度的调整。调整的基本方案,是把原来偏向管理的体系完全转到以产业经济主流课程为核心的体系当中来。

与此同时,我们组织撰写产业经济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一共八本,现在已经推出两本。我们也一直鼓励教师在教学上做一些改革。

 

记者:经过几年的努力,去年年底重新申报国家重点学科的时候,和国内高校相比较,复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科有何优势?

芮明杰:通过上面几项努力,去年重新评估国家重点学科的时候,我们有幸看到和过去相比,和其它学校相比,在很多指标上,我们都已经有很很大的进步。过去我们在重点学科里排名比较靠后,现在已经靠前了。当然,和最好的相比,我们也还存在差距,还要不断地改进。

 

记者:产业经济学科如何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芮明杰:以前复旦产业经济学科的教师,都不参加国内产业经济学科相关的学术团体,而我觉得,我们需要加入到国内学界的学术团体中去。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知名度,还可以得到一个发言的平台,同时可以观察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动态。

2003年11月,我就加入了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担任副理事长一职,不断地在这个学会的年会上发表论文,发表对学界的看法,也因此得到了学界同人的尊重、理解和赞赏。去年,我被选为常务理事长,并被推选为《中国工业经济》这本学术刊物的编委会副主任。与此同时,我将很多老师都推向了这个舞台,以此扩大我们在学界的影响力。现在,我们在国内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下一步是要走向国际。

 

记者:您刚才提到要“走出去”,以提升影响力,具体如何来看待,以及如何来实现?

芮明杰:对的,“走出去”是很重要。

我们学校的老师,包括管院的老师,不善与学界同人沟通,也不出去开会,基本上就躲在家里。在今天看来,这很不好,不利于和别人交流,也不利于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将来评审的时候也会因此缺乏一些社会资源的支持。所以我们要经常走出去,和外界学者保持交流。虽然我们学院在这方面给与了很多的资金和物质的支持,但很多人根本就没有用这笔钱,还是不太愿意出去,这个状况需要改变。

我是鼓励老师们到外面去的,尤其鼓励他们到国外去。千万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年轻老师到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去发表论文,这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先让他去小型的国际年会上初露锋芒,一步步来。如果有的人要求很高,要去就去顶级的国际会议,这可能吗?不太可能的。所以虽然我们的目标是要大家到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但要从国内的会议开始,再到一般的国际会议,时间一长,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能力,自然会有所受益,慢慢地就往更高层次的国际会议上去了,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记者:产业经济学科现有的师资队伍情况怎样?

芮明杰:产业经济系老师不多。除了三四位教授之外,其他的都是年轻的老师。我们这批年轻老师都是经过层层选拔进入产业经济系的,都很优秀,竞争力很强,很多人还在做讲师的时候就已经拿到了国家级的课题,很多人在顶级的学术刊物,甚至SSCI上发表了论文。

2006年,产业经济系五个项目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获得国家基金最多的系。今年我们还可以拿到两三个国家级的项目。12位老师,基本每个人都拿到了国家级、部级的项目。我们这支师资队伍,可以说后劲十足。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通过这三年多的努力,我们这批老师在国内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也是我们产业经济学科今后发展的基础。

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引进优秀的人才。虽然有这个计划,但我的态度是不着急,要看准,慢慢选。不是为了引进而引进,我们要引进的是真正有研究实力的人才。

整体而言,我们的师资队伍还在打造之中。

 

记者:现在产业经济学科主要的研究团体有几个?

芮明杰:到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以郁义鸿教授、胡建绩教授和我领衔的三个研究团体,分别主攻一个方向。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制。今天的研究更加要求合作性,所以团队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另外,学科建设是一个在长期的过程,学科带头人一定要组织起大家不断改进。即使评上国家重点学科以后,它还需要不断地跟踪、推进、交流和创新。

 

记者:据了解,产业经济学科还创办了自己的学术期刊?

芮明杰:这个学术期刊叫做《复旦产业评论》。创办的目的是打造一个学术平台,创建一个表达复旦产业经济学术的园地。现在还处在困难之中,我们希望整个学术界都来发表论文,但是一下子还做不到。我们希望它能够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

 

记者:产业经济学科获评国家重点学科,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芮明杰:在我看来,申报国家重点学科,有几个需要把握的东西:

第一,研究的内容要有先进性,要体现学术的前沿。

第二,研究的内容要体现特色,要有自己的方法、路径和理论支持。如果能够获得公认,那就是自己的优势所在。现在有很多学科找不准自己的特色。表面上我们都在做同一个学科,但是领域的概念很宽泛,具体在哪个方面做得特别有成就,不但要心里有数,还要能够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知道。

学科的建设是需要组织和推动的,不能说任其自由发展就能把学科建设做好。自由发展也是可以的,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凝聚成几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我们人力有限、资源有限,所以需要组织起来,凝聚成几个有限的、有特色的方向,在这里面做出成绩来。把这几个方向做深做透,在国内乃至国际比较有影响力,学科的建设就算比较成功了。学科带头人应该起到领导、凝聚和组织的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坚持不懈、长期努力。不能因为起步晚,觉得做不过人家,就不去做了。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赶上别人,也不可能有创新。重要的是先做起来,然后持续不断地做,坚持不懈地做。学科是靠积累的,时间长了,久而久之,总能够做好。

积累在平时,并不是等到要评审重点学科了,大家临时在申请表格上拼凑一些资料就好。这一点非常重要。

文/刘海阳 吴兴宇